美文网首页
走出剧情,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走出剧情,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作者: 诗雨2019 | 来源:发表于2019-05-31 16:55 被阅读0次

    第一次听子木分享《走出剧情》这本书时,听到标题我是有点迷惑的,说到剧情,我自然而然联想到的就是电视剧和电影中的人设和故事情节。很长一段时间沉迷于追剧,上下班路上时间比较长基本上就是用追剧来打发时间,尤其是情感类电视剧。每每看完一部剧,好几天思绪都还沉浸中完美结局中。《走出剧情》一书中,作者李雪老师对剧情的定义:剧情是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的对外展现,心理学所说的内在关系模式,即是我们内心的剧本。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存在许多剧本,这些剧本是童年经历内化到心里形成的。

    子木在分享中说当我们每个人降临到世界上,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大戏由此开启,可以说我们的生命很长时间都是处于这场大戏中,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甚至经常因为入戏太深而难以回到现实。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有人一直扮演着演员的角色,痛苦的、纠结的……如果有一天他能够从这些戏中跳出来,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来看自己的这段经历时,突然发觉所有经历的这些都不过是戏而已,而自己在这些戏中沉迷了那么久而不自知。领悟到这些,也说明我们正在逐渐拥有觉知能力。再到我们能够再拔高一层用导演的角色来编排自己的人生剧本时,就活到了人生的高级版本。

    图片来自当当网

    允许每个人如他所是,看见真实的对方

    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这是李雪老师在《当我遇到一个人》中重点强调的一句话。不要总是打着爱他旗号来干涉及甚至控制孩子。就拿孩子吃饭来说,吃饭是最基础的本能,饿了就要吃饭,有的孩子却到了饭点却要磨蹭半天才肯坐到餐桌旁,一边吃还一边玩,一顿饭下来得一个小时。其实孩子最清楚自己想吃的什么,有没有吃饱,但是很多家长的一惯做法却是要求孩子必须吃什么菜,吃多少,甚至还生怕孩子没吃饭追着孩子喂。其实这样做只是在满足大人自以为这是为他好的心理,并没有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或许他今天不想吃青菜,但并不代表他以后一直都不会吃青菜,有时候是大人们太过焦虑。

    写到这,我想起前几天早上一场暴雨后,下午就天晴了,吃完晚饭小朋友们按惯例去楼下玩。广场有一块地势稍微低点的区域还有很多积水,于是这里就成了这群小朋友的战场。一开始只有一两个小朋友在淌水,我娃看到有点心动,也跑过去踩了下然后又跑过来看着我,我知道他肯定想玩又担心我说他,“没事你去玩吧”我对他说,听着这句仿佛吃了颗定心丸于是开心地跑去玩水了。一群小朋友都加入了玩水大军,骑车的,玩滑板车的,还有在淌着水追逐的,都开心大笑。中间孩子几次跑过来和我说“妈妈,太好玩了,真的超级爽!”后面还一屁股坐水里,哈哈,我感受到了他满满的快乐,孩子的快乐如此简单,不限制不压制,给孩子爱和自由,尊重孩子的界限,这样他就能听从内在的召唤,发展自己,保持内驱力和创造力。

    引伸到婚姻关系以及家庭关系中也一样,看见真实的对方,而不是想当然地去做一些事情,认为自己在为他付出,很可能你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做的这些事情并不是他需要的。如果真实的情感需要不被看见,无法流动,情感的河流日渐干涸,出轨或离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能真实地看到对方,看到他的需求,并不是我们想当然地给予。

    爱他们,允许每个人如他所是,这就是界限,这就是自由。当我们能够尊重每个人的界限时,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先让自己获得自由,先为自己创造丰盛的人生体验,这就是我们能为亲人朋友做的最好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

    做自己的解套人

    经常我们会陷入各种剧情的套路中,有时候身陷其中难以自拔,我们要做的还是给自己解套。

    李雪老师说“解套是一个身心共同淬炼、涅槃重生的过程。”在解套的过程中,有一点尤其要注意:当你发现自己又要重蹈覆辙的时候,不要指责自己,埋怨自己“怎么这么蠢,又跳坑了”,而应该表扬和鼓励自己:“我好棒啊,终于觉察到这个坑了,这是我一个跨越性的成长,一种非常棒的觉知。”哪怕已经跳进坑里,也要允许自己在坑里,同时觉察自己为何会跳进去,觉察跳进去的感受,鼻青脸肿感觉。这种觉知能让你一步一步地跳出以前的剧情,人格也越来越宽广。

    简单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很多人很害怕在关系中发生冲突,经常采取“忍”的方式,直到有一天终于忍不住,来一场毁灭性的大爆发,伤人伤己,关系到此结束。对方或许还没明白过来,这么一点小事,值得发这么大脾气吗?因为对方不知道,“这么一点小事”背后其实已经叠加了很多不满。

    好的关系,不是没有冲突、没有问题,而是无论自身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它都不会让你感觉自己不好,简单直接地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两个人可以一起面对、一起成长。

    亲子关系也一样,孩子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但如果因为孩子而失去了重心也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团糟,也会让孩子感到压抑痛苦。有些妈妈自从有了孩子便辞去工作,每天围着孩子团团转,甚至整天抱怨我为了这个孩子付出多少多少;然而也有很多妈妈,养育不止一个孩子,生活照样过得很精彩,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家庭事业都不误。生活过得很充实的妈妈,通常是不太管孩子的,然而她们的孩子却特别自律。李雪老师说,孩子之所以自律、懂事,恰恰是因为父母不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孩子才能够保持内在节奏,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前提是父母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敞开心扉与他协商,表达父母自己的需要,也倾听孩子的需要。这样平等协商的方式,无论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还是在日常的朋友关系中,都能够使我们的沟通更加顺畅,关系更加亲近。

    成长不要太用力

    我们想要活得更好,确实需要不断地让自己成长,但是一旦用力过猛,这种美好的成长动力又会变成新的牢笼。

    很长一段时间确实生活得很用力,但生活并没有很好,甚至还很焦虑。在我现在这份工作之前有好几年我在南山科技园上班,住在龙岗,每天上下班路上来回四个小时,加个班回到家就晚上十点以后了。陪孩子的时间很少,那段时间孩子都不怎么粘我,甚至因为孩子还吃老公的醋。我一直想工作离家近点能多点时间照顾孩子,又想把工作做好。我一直陷入一种自卑中,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直到去年我终于换了一份家门口的工作,相对轻松一点,我可以送孩子上幼儿园然后回来吃个早餐再去上班,晚上吃完饭我还可以陪娃在楼下疯。开始让自己放松下来,和孩子的感情也越来越好。这段时间我在读书会也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小伙伴,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新鲜事物,感恩遇见子木,大倩倩,谦谦妈妈以及一群有爱的小伙伴们,加入谦谦妈妈的理家理心社群,跟着小伙伴们一起整理,逐渐跟以前爱购物的自己说byebye。不那么用力的生活,我相信这种状态我也会离我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

    孩子也一样,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不要让孩子生活得太用力。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天然的精神内核来指引,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护这个精神内核不被破坏。这个精神内核就是内驱力,每个人都有内驱力,它是生命在爱和自由的土壤中,智慧就会自然发生。养育孩子,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成长,当我们肯把注意力从挑孩子的毛病转移到我们自己的内心,为自己而活,就是放过了孩子,也放过了自己。

    当一个孩子得到无条件的陪伴、无条件的允许时,他的状态自然会慢慢改变,成年人也是一样,也需要无条件的爱来静待花开,做自己最好的父母,不含期待地陪伴自己的内在小孩。

    图片来自网络

    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百分之百的自我负责

    百分之百的自我负责指的是我不再要求任何人为我的痛苦做出改变,我直接去为自己的幸福做事情。

    如果生命中有一个肯用心陪你一起体验世界的人,那当然好;要是没有也没关系,可以现在就出发,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会发现,一个人的世界也很精彩!

    看到这句话,我突然恍然大悟。我自认为我是一个爱交友爱玩的人,读书时和工作前几年我都很喜欢结伴玩耍,偶尔翻开尘封的相册,我发现都是和朋友出去玩的照片,反倒结婚有孩子后,出去玩的少了,我甚至一度认为是因为我的老公不怎么喜欢出去玩,我也出去不了。经常朋友邀我出去聚会,我拒绝的理由是我出去聚会来回都得三四个小时,回来就会好晚了,也没办法带孩子,我应该顾及他的感受,少出去玩,不然他会不高兴的。其实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剧情里,这种剧情是我觉得我没有得到他的支持的话,很多事情是不应该去做的。换个角度来想,我自己策划一场出游,邀他参与,他应该也会很欣然的接受,即便他不接受,我也可以找我妹妹或者闺蜜一起出去,那么多城市都有好朋友我可以去找她们,并不是一定得他的参与我才能玩得开心呀!或许我做出这种改变,当我能自己带着孩子高高兴兴地出门平平安安的归来时,这就是我的进步。

    我觉得他不够浪漫,看到朋友圈很多朋友晒老公的礼物时我竟然还会有点羡慕……李雪老师说两个人需要彼此看得见对方,感情才能流动起来。我为什么一定要期待他的礼物呢,为什么陷入他不送我礼物就是不在乎我的剧情中呢?我也可以主动地给他送出礼物,为他做些贴心的事情,如果他能感到小惊喜我不也开心了吗?

    等我们完全能够自我负责,不再期待别人为我改变时,别人反而会自动改变。先改变自己,做自己认定对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不用等待任何的人支持。能够理解你的人,自然会跟随你、支持你。自己站稳了,别人才会愿意与你为伍。

    图片来自网络

    逻辑思维——链接事物的本质

    刘润老师说“花一秒钟就能把事物本质看透的人,与花一年才能把事物本质看透的人,他们的命运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何获得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多去自由完整的体验。

    李雪老师说她曾经养过一只叫“酋长”的鹦鹉,有一次吃火锅时,酋长大步朝沸腾的火锅走,见此情景,保姆大声喝止,李雪老师却示意保姆不要激动,静观酋长的反应。果然,酋长越接近火锅,步子越来越慢,最后它在火锅旁边待了几秒钟,估计感觉到太热掉头就走了。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酋长学习到了遇见冒气的东西,不能离得太近。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聪明的人呢?

    我们带孩子出门,孩子经常冲在前面,而我们不自觉地就跟在后面叫唤“宝贝看车,别跑太快了噢!”试想,他们的心都已经放飞了,还能听进去我们充满爱意的叮咛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出门前就告诉孩子我们要去哪,会经过哪些地方、哪些路段,过马路的时候不能乱跑要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或许说这些的时候他还有点似懂非懂,真的过马路时,我们领着孩子看看这些穿梭的车辆,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化,并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会设置交通信号灯”“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让他们从问题中去培养思考的能力,从而逐渐习得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

    如果我们教孩子学习或者督促孩子学习,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舒服,不种不舒服的能量最终会损害孩子的学习能力,损害孩子与事物本质建立连接的能力。心智发育基于自由的体验,从自由体验中生发出的心智能力,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孩子不会切断孩子的体验,允许孩子完整地按照自身意志体验生命。

    不再妄想自己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停止所有的要求与内心戏码,去看,去体会,去看清楚真相到底是什么,看我是谁,而不是我应该是谁。不再定义好坏对错,允许自己如我所视,而非如我所愿,正如允许所有人都如他所视。慢慢向内观看,释放掉所有的固守与执著,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真正的伴侣、真正的孩子,及所有的真相。我想这是当下我应该重点修炼的课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出剧情,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dg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