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说暖就暖了,又到了寻春踏青的时节。常常觉得有许多比读书更重要的事做,甚至时常冒出念头,要避开过往从书里得到的知识才能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却还是忍不住去翻书。大概任何事都需要一个度,哪怕读书。
近来,还是翻了一些书,值得提一提的,是这两本。
其一,英国青年作家Alain de Botton 的《爱情笔记》。他是一位能写又博学的作家,这还是他 23岁时的著作。以爱为名,记录情事,整本书也就是记序了他自身亲历的与一个女子之间完整的爱情起落过程。只是偏巧主人公博学,读史熟哲,又擅思考,而与之相恋的女子艾洛克又深谱心理分析。所以,恋爱的每一个进展,每一丝细节,都有了思索,甚于都试图去找到哲学理论的依托。
这本书不难读,可能是我年轻时候经历太少,里面的许多论述和体验分享,在我看来都是新鲜而又有趣的。书读得很快,想与人分享,却无好的人选。只是哲学太过高深与宏观,而爱情又偏于个体和私密,所以,读过也就过了。
大概,是我过了那个需要为爱张惶的人生阶段,逼不得自己去深入。倒是推荐期待爱情或正在热恋,哪怕是失恋中的年轻小伙和姑娘去读一读,热爱或苦情中的思辨,哲问式的心理分析与调整,再教会你更聪明和乐观地去看待人生,哪怕只是去感受一下这位“英国文坛里的奇葩”也挺好。
其二,是北大教授李零的《大刀阔斧绣花针》。身边有朋友读他的书,读得很专注。李老师是三古学家,学富五车、蕴藉深厚,研精虑深、苦心孤诣、融汇古今,他的书虽然言语平实,无雕无琢,但大部分引经据典,溯本逐源,读他的专著,需要一些定力,如能深入的思考定会有收益。
这只是一本杂笔,先生随意地说了一些话,当然每个话题他讲过了,偌只读这一本,我们也是悟不透的。大抵,绣花针一勾几线,是一个日后系统读一读李零诸多著作的引子。
想更好地解读《论语》,推荐读先生的《丧家狗》,想更完整和深刻地解读甚至解构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更应该读读先生的其他著作,很多很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4142/005d447080cb2bce.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