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幸福》带来的启示有:
1.如何获得幸福快乐:去解决问题,选择自己可控的可永远为之奋斗的目标,去做,会说“不”;
2.如何生活:抽丝剥茧的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然后主动去选择生活,对自己负责;
3.关于成长的思维模式:想明白犯错的最坏结果是什么、打破对犯错的“恐惧”,犯错不怕、修正即成长,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执念的东西不应太具体、保持对不同可能性的开放态度;
4.生命的真相:绝大部分人注定平凡,生活中的细微小事才是生命不可错过的最重要的组成形式。
回归本书标题《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样》,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感受,便是: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在对比中感受幸福。
常能听到有些女生问另一半“你会让我幸福吗?”更甚者还会问出“你会让我幸福一辈子吗?” 这吓人劲,难怪会有“女朋友问我 你会让我幸福吗 我怎么回答啊” 这样的提问。问出这句话的心理原因不难理解,可是深究起来,这种问法的吓人之处在于,一个人怎么能确保时时事事让另一个人感受到满足快乐幸福呢?Mission impossible. 它隐含的是个人的幸福感需要外在的人/事/物来帮忙达成,幸与不幸都不是自己的责任,锅都要对方背。
还有不怕打脸的,会自己主动宣称“我会给你幸福哒!” 对此,脑洞了一段对话:
“亲爱的,我会给你幸福的!”
“好呀,怎么给?”
“你说了算,我什么都听你的!”
“你这么说我表示很满足,不过大事小事都我操心,我是养个儿子吗?”
“啊,那财政大权在你手,想买什么买什么!”
“我要是买到无感了怎么办?你能保证我只要买买买就会一直开心吗?”
“你放心,我会永远爱你的!”
“哇,这大杀器!好感动哦,可是作为一个有脑子的女青年,我没法用这句话骗自己啊!”
(场外白眼:注孤生……)
如果顺从这套幸福的理论,即幸福可以从掌控别人、填充物欲或者感情投入中获得,那么是否会感到幸福必然充满变数,因为人永远都存在不满足和不安全感。幸福交到别人/外物手中,实在是想走捷径却走了最大弯路的真实写照。
知道幸福要靠自己,但是要怎么做呢?作者说,解决问题,就是快乐和幸福本身。可是为什么呢?本着对自己真诚的态度,又脑洞了以下对话:
“生活工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好玩吗?”
“一般都非常糟心。”
“那为什么要去解决呢?”
“有时候逃不掉啊,必须解决。”
“那能逃掉的时候呢?”
“好像也只能逃一时,问题还在那,爆不爆发是时间问题。”
“所以你想去解决哦?”
“无路可逃,就只能面对呗。”
“解决过程困难吗?”
“小问题好解决,大问题很麻烦。”
“那解决了小问题,什么感受?”
“嗯,就少了一个问题,高兴一会。”
“那费老鼻子劲解决了大问题呢?”
“那简直要上天,必须各种嘚瑟!”
“你对解决大问题和小问题后的不同感受有什么想法?”
“享多大福就得受多大罪……”
“所以你为什么会在解决完问题后感到快乐?”
(一拍大腿)“对比效应!”
《影响力》里介绍了对比效应可以影响我们,那么“解决问题”不就是让我们在问题未解决前的糟心状态和解决后的舒畅心情中感受到差异,就此产生幸福快乐的感觉吗?或者可以说幸福是对比出来的,是从自己不同感受的差异中产生。最符合现在情况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小时前作业写不出焦虑自责,但是写到这句话的时候,成就感也是up up。所以要持续获得快乐幸福,就要持续不断解决问题,在从痛苦到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
解决问题其实是为对比原理创造得以应用的机会。既然我们知道用合适的对比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接受几乎一切事情,那么何不去行动,用解决问题后带来的对比效果,帮助我们生产源源不断的幸福快乐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