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物语》,很早就听说这部影片的名称,但是光看名称不知道影片的内容。于是决定看这部片子,没想到这是一部早期的黑白电影,影片的进度缓慢,讲的都是生活琐事,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影片是1953年上映,连导演自己都没有看过这部完整的电影,虽然五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看依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好像时间没有流逝,我们依然能深刻体会到现实的无奈。对于远离家乡,在外奋斗的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份生活的无奈。生活很简单,简单平淡中遇见每个人的态度。
影片讲述了一对70岁上下的父母到东京看望子女的故事,大儿子是社区医生、大女儿是美发院的老板、二媳妇是公司文员,小儿子在大阪车站工作,小女儿陪伴父母,在家乡当老师。儿女双全,唯一的遗憾是二儿子在二战中去世。子女在东京的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出息,这倒也没什么,但是父母到了东京反倒有一种被嫌弃的感觉。影片一开始就描述了这样的场景:为了给父母腾地方睡觉,把孙子的书桌移开后引起孙子的不满,大儿子本来想周末带父母外出游玩,却因为出诊而放弃。父母十分“懂事”,亲子之间那种客气,显得十分生疏。连做饭给父母吃都有些吝啬,大女儿特别势利,居然跟客人说“父母”是熟人,连丈夫买糕点给父母尝,都觉得太贵了。大女儿给父母报名去热海泡温泉,挑选便宜酒店,其实是为了自己的事情而支开父母。这些行为虽然不算什么大错,但有些让人寒心。与一个“外人”相比,二媳妇纪子的热心,特意请假带父母出去游玩,帮家婆按摩,给家婆零用钱,十分体贴,家婆去世后还在家里陪伴家公几天才离开。“内人”和“外人”对比之强烈,不是一句话“他们太忙,以自己生活为重”来开脱的。
血缘关系的传承常见这样的情况,人对待子女比对待自己的父母更加用心。人一旦成家之后,总是以自己组建的家庭为重,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很难腾出精力来照顾父母,父母更多的是被用来帮忙自己的,忘记了父母像小孩一样需要得到照顾。一个人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是最艰辛的,然而如何平衡三代人的关系,一定是要尽量兼顾的,而不是有所偏颇。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世间最遗憾的事情之一。父母在的时候,需要用尽全力对父母好,父母的懂事不是件好事,亲人间哪有那么多的算计和计较呢?一个人怎么可能忘记了父母含辛茹苦养育自己长大的艰辛呢?
纪子是个传统的女人,丈夫死了八年,依然还是独身,对家公家婆一如既往的好,脸上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原来她经历人生的变故,依然以笑容面对一切。她也说自己自私,因为她有时候很长时间忘记了丈夫的模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时间会让人忘记的。有时候,她也害怕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怎么过?现在单身的我也偶尔有这种感受,内心也在期待一些什么,不然生活如何过下去。
影片中的父亲在老伴去世后,感到很寂寞。一个人的时候,一天很长。“早知道,应该对她更好一些”。人总是这样的,失去的时候总会后悔没有做得更好。还记得那个经典的镜头,妻子去世后,他走到路口去看太阳升起,“今天天气会热”,一切如常。日子还要继续过,即使有重大的人生变故,也要去承受……很真实。
平淡而有力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生活的细节在我们面前铺开来,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却又那么的震撼人心。影片中的场景,那么的熟悉,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映,最能捉住人心。没有强烈的恶和坏,时间带来我们的变化,有时候我们是难以感知到。正像影片中的父母说起,小时候夏子(大女子)是那么可爱和亲切,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大儿子小时候也很亲切,对人很好,现在也怎么这样了?连子女的变化,父母也难以控制了。然而,他们也说服自己,“他们已经很好了,我们很幸福了。”有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理由和借口去包容一些事情,特别是亲人。
喜欢这部影片,生活就是电影,真实的画面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应该对父母再好些!看完影片后,只想告诫自己:“我不想变成那样,太冷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