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的原点在哪里?
人教师教育学生归根结底是培养人
领导管理学校归根结底是管理人
二、从卓越教师到教育家
二次成长?
从量变到质变,从沉淀到觉醒,从赶路到跃升,理念、主张、风范,物质、精神、灵魂化为一体。(风格与风范)那也就是说提升高度,俯视问题,积极应对)
教育要由情怀这精神层面深化为灵魂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灵魂层面)把我们的知识、智慧、能力;把生活、工作华为一体。
园艺生活中的教育思考
如果把苗类比成学校人,能看到什么?(满园首开的棣棠一一早慧的;暗自生根的葡萄一一静悄悄的(厚积薄发);早慧不一定大成,也不一定不成;迟发的丝瓜一一后进的;外形有棱角的萼距一一有范儿的(有棱角、有个性,但不难相处);阻光灿“的飘香藤有天分的好;养活的非菜一-泼皮的;(再泼皮的学生也不能伤害);花香四溢的九里香有特长的;不受风雨的矮牵牛一脆弱敏感的;赏心悦目的海棠-有格调的;几经移栽的蔷薇遭遇挫折的;花开爆盆的山茶花欢闹的;被遭灌酒的玫瑰受到伤害的;优雅飘逸的木槿-一有韧劲的;杨絮罩身的金银花-一被误解的;秋季盛开的桂花-一晚成的;干鲜同盆的栀子花一优缺点都很突出的。)如果把教师类比成园丁,能想到什么?如果把育苗类比成育才,能懂得什么?如果把自己类比成花木,能明白什么?
(诗情画意,以园丁育花之心育人;以赏花之心赏识学生;花的多样性,人也有多样性)
对教师角色的再认识教师是园丁吗?在什么意义上是,在什么意义上又不是
教师和园丁的相通之处一一都需要匠心一一工匠精神教师和园丁的不同之处一一园丁与植物不是同类,园丁是一种外在力量,植物只能被动地接受园丁的栽培;教师与学生是同类,是前辈,是示范者、引领者。同时,师生是一个共同体,教师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听,可以说,因此,教师比园丁有更多途径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师生之间是可以成为伙伴的。遗憾地是,师生都更愿意把对方看成异类。
对教师之爱的再认识
喜爱一一飘香藤;欣赏、感慨一一飘香藤的生命力;怜爱一一牵牛花的脆弱、艳丽、无助;妥协一一丝瓜不善缠丝的傻劲头;抱歉一一因不懂行在移栽、营养方面的失误给植物带来的伤害成就一一蔷薇剪枝后的再发展无奈一一无可奈何花落去重视一一问题儿童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出现问题了才能引起重视尊重一一不能任自己的性,而要顺苗木的自然天性偏爱一一也是一种由衷地喜欢师爱也是对生命的爱
(对教师成长的再认识:挫败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遇到问题是教师成长的契机;研究问题是教师成长的抓手;解决问题是教师成长的足迹。)
对教师知识的再认识:教师要有专业性知识、文化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园丁的核心竞争力是实践性知识。但是,不是死的实践性知识,而是在研究中不断与时俱进的活的实践性知识。邻家老太太,农村大田的养殖办法在高空花园遭遇了新的困境。口我这个新园丁没有经验框架,吃一堑长一智,遇到不懂的问题,口我不再只是简单地询问别人,而是上网查找解决办法,直接对接高空植物生长,倒是养得更有生机了。老教师的经验思维和新教师的创新思维都弥足珍贵。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老教师的经验思维或许真的会给学生发展带来伤害,反思研究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警惕职业倦怠的出现,避免其危害)
对教育目标的再认识:如果以成长为目标,没有额定的目标规格(是否开花结果,要长多高多粗),那么一切都是美好的,我更加理解了杜威所说的教育本无目的。
教育即生长,成长比成才更重要。
口-一成长目标的多样性保证其生命力(活着)、生长力(长得壮)、帮助并欣赏其实现价值(开花、结果、增加绿色)
对教育研究的再认识:
研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然、必须的。教育的复杂性、情境性、创造性研究是一种生活、一种状态、一种境界;研究是一种规范化的科学活动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