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啼笑因缘》|当母亲变身王婆,女儿的悲剧就来了

《啼笑因缘》|当母亲变身王婆,女儿的悲剧就来了

作者: 好风似水 | 来源:发表于2021-12-05 22:19 被阅读0次

    《啼笑因缘》是“新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的小说,年轻时曾读得如醉如痴,有感于其中的多角恋爱。

    从杭州来北京求学的男主人公樊家树爱上了卖唱女沈凤喜,而和沈凤喜相貌极其相似的富家女何丽娜则喜欢樊家树,樊家树又与侠女关秀姑有着情感纠葛。

    好风读书,总是把自己带入。初读时觉得沈凤喜的美貌只能赞叹,她的虚荣也让我不满;何丽娜的富有只能仰望,她的奢侈也超出了我的想象;那时,最喜欢关秀姑。

    关秀姑容貌不是特别出众,但身怀绝技,侠肝义胆,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形象,一直储存在我的记忆库里。

    因着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好风对这本书也印象深刻。

    今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再版这本书时,因被其中花团锦簇的封面吸引,又入手一本。

    新版《啼笑因缘》封面

    再读这本书,爱情的魅力已经减弱了,好风更多的是关注书中围绕富家公子樊家树的爱情反映出来的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

    另外,近几年作为一个资深老母亲,每次读书都特别关注其中的母亲形象。

    《啼笑因缘》中,沈凤喜母亲——沈大娘,怎么读怎么感觉像《水浒传》中的王婆。

    其实,《水浒传》中“王婆”有若干人。其中给宋江保媒拉纤的“王婆”让大家见识了一个媒婆的公关能力,她成功地让无意婚娶的宋江收了阎婆惜这个外室。

    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王婆”应该是给西门庆撮合潘金莲的老婆子。

    她的善于逢迎、见风使舵、诡计多端,如果不考虑道德层面,她简直可以算作媒婆中教科书式的人物。

    可惜这些“王婆”们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及拉扯在一起的男女是否合适,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他们的标准是自己是否可以得到足够多的利益。

    如果一个母亲把自己定位成“王婆”式的人物,那女儿会怎么样?

    ①底层母女合力,套牢富家子。

    《啼笑因缘》中沈凤喜的母亲沈大娘就是一个深谙“王婆”之道的女人,只不过她是给自己的女儿保媒拉纤,一味谋求利益。

    樊家树第一次与沈家有瓜葛,其实是同情凤喜的叔叔孤独地拉着三弦没有人打赏,于是随意给了两吊钱。

    然后,沈三弦硬拉了他听自己侄女沈凤喜唱曲儿,

    十六七岁,长相俊美的沈凤喜固然招人喜欢,但总不至于让家树一见钟情。

    但沈凤喜唱到《红楼梦》中一个选段时:

    她那一双眼睛,不知不觉之间,就在家树身上溜了几回。——刚才家树一见她,先就猜她是个聪明女郎。虽然十分寒素,自有一种清媚态度,可以引动看的人。现在她不住的用目光溜过来,似乎她也知道自己怜惜她的意思,就更不愿走。

    家树这时其实是被凤喜的唱词和媚眼勾住了,但还不至于爱上她。

    凤喜唱完讨赏时,人群中的看客逐渐散开,沈家收入甚少,家树看着可怜,又正好没有了零钱,于是就拿出一元大洋打赏了。

    没想到这个大方的举动引起了沈大娘的注意。打完赏离开很远后的家树被沈大娘追上叫住了。

    沈大娘开始打听樊家树的职业和家世,当确认是一位少爷时,便把自己家地址留下来邀请家树来做客。

    试想:一个母亲,对一个陌生的青年男子大献殷勤,并邀请到家里做客,除了要献上自己的女儿,以便抱住这条大腿还有什么解释?

    难道她不知道自己的姑娘和男子门第悬殊吗?但是她要抓住樊家树这根救命稻草,以便让她后半生生活有着落。

    所以,在之后她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

    她主动给已经差不多忘记她们的樊家树打电话,邀请他来看自己女儿在一个简陋的露天茶馆的表演。

    她又邀请樊家树到家里,然后借故买瓜子离开,留下刚认识的孤男寡女共处一室。

    读过《水浒传》,是不对这波操作特别熟悉?

    可惜樊家树不是西门庆,所以沈大娘接着下套。

    她主动约了樊家树,让她与自己女儿在清晨树林中约会,并怂恿女儿向樊家树要钱。

    我们想一想:没有任何名分的青年男女,女方母亲却让女儿向男子要钱,以便置办行头去一家好一点的馆子卖唱,这母亲的脑回路得有多清奇?

    女儿十六七岁,三观极易受父母影响,母亲拉开媒婆的架势,女儿便开始使出浑身解数,卖萌讨巧献殷勤,终于樊家树上套了。

    他答应送沈凤喜去读书,并支付他们一家的生活费。

    ②贪得无厌,母女各种索要钱物。

    沈大娘让女儿成功攀上樊家树这条高枝后,就如同王婆不断从西门庆身上套现一般,开始对樊家树各种盘剥。

    他们换了独门独院的房子,全部家具都焕然一新。

    认识樊家树不久前沈家一个铜子是要掰两半花的,收到一块打赏便感恩戴德。

    套牢樊家树后多久,樊家树问起他给的200元钱的去向时,沈凤喜便说:

    “你叔叔是开银行的,多少钱做多少事,难道说你不明白?添衣服,买东西,搬房子,你想还该剩多少钱了?”

    这钱拿的多么心安理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200元钱,对于父亲曾做过高官,叔叔还是银行经理的樊家树来说,不是一笔大数字,但是对于沈大娘家是一笔巨款。

    她们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一个少爷的馈赠。如果这些钱只是用来改善生活也就罢了,上学后的沈凤喜还要与家世好的同学攀比。

    不过上了几天课之后,吵着要家树办几样东西:第一是手表;第二是两截式的高跟皮鞋;第三是白纺绸围巾。她说同学都有,她不能没有。家树也以为她初上学,不让她丢面子,扫了兴头,都买了。过了两天,凤喜又问他要两样东西:一样是自来水笔;一样是玳瑁边眼镜。

    虽然自来水笔和玳瑁边眼镜,沈凤喜根本用不上,但同学有她就必须有,她无止尽地向家树索要东西。

    而沈大娘作为母亲并不教育自己的女儿应该知分寸,看到凤喜高兴就料到家树又给了不少的钱,然后留家树吃饭,还是“亲自到附近馆子去叫了几样菜,只单独的让凤喜一人陪着”。

    小说不是生活,得有波澜。很快事情来了,家树在杭州的母亲拍来电报,说生病了。

    家树急着赶回去,但他赶晚上的火车走之前还是和表哥借了钱来安顿凤喜母女。

    那沈大娘听到说家树要走,犹如晴天打了一个霹雳,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及至家树掏出许多钱来,心里一块石头就落了地。

    此时的沈大娘就算是出于礼节也应该关心一下家树的心情及他母亲的病情,然而并没有,她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损。

    这样的母亲,只能教育出凤喜那样虚荣的女儿,所以紧接着悲剧就来了。

    ③贪慕虚荣,母女背信弃义。

    樊家树回杭州之前留下的钱,是沈大娘家之前好几年的生活费。就算按照遇到樊家树之后的生活标准算,也可以花一两年,何况,家树承诺了三个月内一定回来的。

    但是,家树走了不久,沈凤喜就嫁了刘将军。

    很多人把这归咎于凤喜叔叔沈三弦的从中作梗以及当时军阀的蛮横,认为凤喜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悲剧。

    其实,品读小说,可以看出来。她的悲剧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母女俩的贪慕虚荣。

    刘将军开始设计让凤喜走入他的生活圈子时,凤喜被刘府的奢华诱惑了,她权衡过做家树的爱人和做刘府的女主人的利弊,虽然摇摆过,但最后还是自己选择了依附权贵,跟着刘将军可以极大满足她的虚荣。

    而沈大娘如果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这时候应该劝女儿清醒的,然而并没有。

    这老太太先是享受着女儿攀上更高的枝头,被人叫作“夫人”的荣耀;再享受着夜深人静,和女儿数钱的快乐,这些钱是刘将军通过各种方式慷慨赠予她们的。

    如果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对世事的复杂还不太透彻,那么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呢?在生活中摸爬滚打那么多年她不清楚女儿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

    可惜她一直不是合格的母亲,她就是一个“王婆”式的人物,只要能从女儿身上获得利益就好,道德底线是没有的。

    终于,凤喜为自己的虚荣买单了。刘将军因着她约会家树,用皮鞭把她一顿好抽。

    虽然她约会家树只是想把一张4000元的支票补偿给对方。

    凤喜在被打的迷迷糊糊中,底下佣人讨论,刘将军以前是经常家暴太太和姨太太的。姨太太因为约会男友被两枪打死,直接从栏杆扔到了楼下。

    凤喜受了刺激,疯了。

    在《啼笑因缘续》中,她死了,在多年疯病之后。

    沈大娘在女儿疯的期间一直埋怨女儿拖累了她,要不她是可以做工养活自己的。

    是呀,四十多岁的女人,身材胖大,她原本可以自力更生的。但是她偏偏要把自己活成“王婆”,想靠女儿实现阶层的跨越。

    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母亲吗?

    这样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女儿如果没有刘将军就能找到幸福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啼笑因缘》|当母亲变身王婆,女儿的悲剧就来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jv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