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的,今年三十岁的我总觉得自己有些性格是受到家庭影响产生的,我不想结婚以后、有孩子以后让它影响我的生活,所以想看一看了解一下原生家庭是怎样造成性格缺陷的,以及该怎么弥补。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以大量的案例分析讲述了不同类型模式的原生家庭,在这些家庭中父母的行为方式,以及这些行为给孩子造成的影响:
“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桑迪用了半生的时间,在心底精心筑起一道防御墙。这种防御墙在中毒的成年子女群体中非常普遍。它们是由各种不同的心理构件筑成的,而其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桑迪这堵墙中最基本的材料,是一种特别坚固的砖,叫作“否认”。
否认——暂时的宽慰,巨大的代价
“否认”是最简单也最有力的心理防御方式。它借助虚假的现实来极力缩小,甚至是否定痛苦的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影响。它甚至能令一些人忘记父母曾经的所作所为,继续把他们当作完美的偶像顶礼膜拜。
由否认带来的宽慰不过是暂时的,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合理化=自我欺骗
合理化就是,我们用“充分的理由”来对事情做出解释,以排除那些令人痛苦不安的可能性。
不要过度神化已故的父母
子女对父母的神化不会因为父母去世而终止,死亡或许还会对这种神化的效果予以强化。
将他们拉下神坛
当你将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姿态的时候,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在与他们的关系中实现力量的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