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即虚假的自我
虚假的自我是什么呢?
首先,当我们说"我"的时候,指的到底是什么呢?
最初小孩子会学习到由父母发出来的声音代表了他的名字时,这个孩子就开始把那个字句等同于他是谁了。也就是把名字等同于他。
然后其他的思想会来到,并且和最初的"我——思想"合并,下一步就是"我"和"我的"思想,会把一些事情标记成"我"的一部分。这就是认同于物件。也就是在"事物"上投注心力,而最终会认同于一些思想,这些思想代表了不同事物,我们在其中也都投注了自我感,因此可以从它们身上寻求身份认同。
当"我的"玩具坏了或被拿走了,强烈的痛苦就产生了。不是因为这个玩具本身有什么价值,而是因为那个"我的"思想。这个玩具已经成为孩子发展中的自我感——也就是"我"的一部分。
随着孩子的成长,最初的"我——思想"会吸引其他思想过来:它会与性别、所拥有的东西、感官觉受的身体、国籍、种族、宗教、职业等产生认同。其他"我"会认同的东西还有:角色(父亲、母亲、丈夫、妻子)、累积的知识或意见、喜好和厌恶、过去发生在"我"身上的事,还有一些关于想法的记忆,那些想法能让我进一步定义我的自我感而成为"我和我的故事"。
你常说到"我"的时候,你所指的就是这个心理结构。更精确的说:大部分的时间你说或想到"我"的时候,其实不是你在说话,而是那个心里结构的某个层面在说话,也就是那个小我层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