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也罢写作也罢,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相似的地方。对于不同的人也就有不同的认知,我认识两个书法家,一个是认为要先写毛笔再写硬笔,一个说要先写硬笔在学毛笔。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说辞,两个都能把他带的学生带好,同时也能在省书法届占有一席之地。这说明什么呢?在我看来殊途同归,一个问题可以多解,一个问题或许可以多个答案。
或许跟工作有关,我们的思维方式是除了这个能否还有另外的方式?除了这么做还能怎么做?为什么只能这么做?难道只有一种唯一办法吗?难道只能一种途径吗?不能突破现有认知吗?当然基本的原则那还是要有的。比如人类社会不可能跳出物理的圈个存在。
二、阳明心学很多人记住是最终凝聚的那几个字,比如“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等。相反我更喜欢的是这里面的背景故事,我更喜欢的是里面的阳明先生在挫折面前的一种泰然的态度,和处事的智慧。他也叛逆也怀疑,也有负面反抗等等这不就是正常的人生吗?也有疑惑也有不解这不就是正常人的也有的人生经历吗?在他之前也有很过古人,也有很多武者,但是他并没有按着古人的那一套来,也走出自己一套来方法论。为什么呢?这不值得我们思考吗?用现代的话说,其中一部分或许可以用思辨与立场来说。
要跳出原来的思维惯性,要有思辩精神,不要盲目迷信权威,所谓的权威大多是在原来认知上加以提升或改进使之更趋于合理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