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让孩子听话就是为了让自己过的舒适和安心。
很多父母都会拒绝承认这个事实,因为它显示了“自私”的特性,与父母高尚的“爱”背道而驰。
但如果真的回忆和审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让孩子听话的各种情境,就会发现,大多数时候让孩子听话只是他们打扰到自己或者没有按自己的预期来。
比如你要睡觉的时候,孩子要玩耍;你要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孩子要看电视。
如果你睡觉的时候孩子也睡觉,你让孩子学习的时候孩子就学习,我们就会无比的惬意和开心。
所以我们必须得认识到,我们说“我为了你好”是伪装过的理由,并且,这个理由对培养我们与孩子的合作没有半点益处。
直白的告诉孩子,让你听话是为了自己过的舒适和安心,可能对大多数父母有点困难。
除了难以承认自己的“自私”目的以外,还会担心这么说会伤孩子的心,并且容易让孩子屈从于父母的“权威”。
因此我们需要在不改变目的的情况下, 对“听话”有一个新的认识。
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有助于实现目的的,还不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达和亲子之间的合作。
这一新的认识便是:让孩子听话是我们提醒孩子不要破坏集体生活的责任。这跟有人插队的时候,我们提醒他们要排队一样。
这一认识的合理性在于我们的成长和生活并不是孤立的,总是要和人打交道的,因此冲突在所难免的。
但一旦选择了在一个集体中生活,就要尽量规避冲突的发生。
我们享受集体的福利、优惠和利益的同时,也要遵守集体的规则。
孩子作为家庭不可分离的一分子,理应兼顾家庭的利益,不得做出有损家庭利益的事情,比如在公共场合就不能搞破坏。
出于维护家庭的角度,如果有此倾向,就应该提醒或被制止。
这一认识带来的转变是我们的态度以及对“听话”是相互的确信。
很显然,那些我们让孩子听话的事情在转变角色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那样做。
因此“听话”是维护一个整个、至少是父母单方(让孩子听话的那个)与孩子之间的利益。
比如,我们不能打扰孩子睡觉,孩子也不能打扰我们睡觉。
当我们打扰了孩子睡觉,孩子也可以让我们听话。这种相互的“听话”或提醒,或者说要求和尊重,无关身份和年龄大小。
因此,如果我们在让孩子听话的时候,意识到自己何时也应该“听话”,那么我们的态度就不再是强制,而是建议和提醒。
总之,任何不能相互“听话”的事情都要谨慎为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