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被一篇北京相亲角的帖子刷屏了。
同时广为流传的是一张中国式相亲鄙视链的图片。
户口、年龄,乃至属相都被明码标价。
加上收入和物质条件,把人划分为食物链的几个层次。
在地坛、中山公园这些相亲角里为子女们物色对象,或者说寻找猎物的父母心里,这些阶层是铁律。
然而,他们的内心深处往往期盼着自己的儿女可以打破这个阶层,和条件更好的人交往,以便迅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这并不是新鲜事。
早在古时候,联姻嫁娶就是跨越阶层,以及保护、扩大家族地位势力的最好方式。
英国皇室好儿媳凯特王妃就从小被妈妈栽培着,一路名校混迹在富人圈中,学习各种技能,把到了威廉王子,并坚持不懈历经若干年,由妈妈助攻,最终成功上位成为显贵,“麻雀变了凤凰”。
然而,这也是她从小经过不懈努力换来的成果,且要承担相应的时间、金钱、机会成本及等待最终落空的风险。
相亲角的大叔大妈们及子女们凭什么呢?凭什么去寻找一个比自己子女条件更好的人?
所谓阶级层级高的人也不傻。他们图什么呢?
如果都把软硬件摆在台面上,归归类算算数,按数量级划分成几拨,明码标价、内部分配,就能解决问题,也不会有那么多单身的人了。
爱孩子的父母们担心孩子遇人不淑,或由自己的生活故事里悟出的柴米油盐现实问题,希望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并无不可。而门当户对就像hr看简历筛选出重点大学学历的人出来做第一条限制缩小寻找范围一样,作为此人可能会合适的第一条限定条件来做筛选无可厚非。
只是这门当户对要两边同时摆正位置,都是一个阶级的才好要求。
只是,心里要是想凭借子女作为工具,改善自己家庭的生活和地位,而不以子女幸福为首要标准的话,还是别拿门当户对为借口的好。
就直白的承认,这是一宗严肃的交易,以孩子为筹码,换取全家人优渥生活和面子、地位,可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