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2B类(企业服务类)产品与2C类(用户类)产品的运营逻辑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2B类产品的运营怎么做?
先回到本质思考:运营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是拉新(产品的用户增长),二是留存(产品的用户维系)。
但是,2B类产品与2C类产品在拉新与留存上所需要针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
1.运营差异:2B类产品与2C类产品在运营上有何不同?
1.1用户决策过程的差异
2C类产品的运营中,用户从不知道这款产品,到决定去使用,经过至少5个步骤:产生兴趣、进行关注、受到进一步刺激、决定行动、开始使用。
而2B类产品的用户决策的流程复杂得多,且极度不标准化的,每家公司的决策流程都是不同店,而且产品面向的是一群人,包括创始人、HR、技术管理层、销售管理层等等,每个位置的人都有不同的态度,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对象共存的决策链条,这是2B类产品最大的考验,与2C类产品单一的决策对象完全不同。
1.2运营者技能要求不同
2C类的牛逼运营,却不一定做得好2B类运营,反之亦然。因为两者之间的工作类型有很大不同,运营者的技能要求不能互换、复用。2C类产品运营的工作重点,很可能在2B类产品运营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1.3运营做法的差异
2C类产品,产品的使用者就是运营面向的对象,他们的使用体验决定了产品的口碑好坏,因此2C类产品更关注的是用户体验。
2B类产品则需要运营者对于企业经营的业务,对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公司在业务流程和逻辑上的差异和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洞察,而产品的体验影响比2C类产品要小。通俗讲,企业用户不会为“产品体验很好”而买单,反而以“这个东西能帮助我们提升业务效率或者降低成本”而购买。
2.如何做好2B类产品的运营?
一家企业,最终愿意购买和持续使用产品的核心原因有以下几个:
2.1企业是否认可和接受企业自身存在着某些问题,且你的产品有可能帮助他们。
企业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容易被感知的,如销售额提升了多少;另一类是不容易被感知的,如一个OA软件,是否真正提升了工作效率等。如果属于第二种情况,运营者可能需要大量对用户的教育和市场的培育。
2.2你是否能够击破企业购买决策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这里有3种情况:
1.企业开始的使用成本比较低,如一套客服软件,前10位客服坐席免费使用,这类产品需要靠PR和用户口碑先驱动新用户使用产品,然后这类产品的用户体验做得足够好,让用户习惯并依赖后,再通过后续付费服务盈利。
2.企业开始的使用成本较高,但采购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列产品,运营重点在于如何批量找到精准的目标用户,然后解决他们。如:云服务产品,经常搞会议、沙龙等形式,聚集目标客户。
3.企业开始的使用成本很高,但是采购的决策流程很复杂,有N个人对决策产生影响。这类产品,需要销售人员出面,逐一搞定相关的决策人员。如:一套在线学习软件,可能先搞定HR,再搞定业务部门老大,再搞定具体员工等,十分依靠销售的能力。
2.3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否真实感受到价值和效率的提升。
为了让用户持续使用,产品的运营团队,可能要对用户的使用过程进行持续的引导和教育,不断告诉他们,这个怎么用,那个怎么用,有什么价值等等,总之,就是要让用户一直去用。
2.4用户是否对于你的品牌有更强的信任度,从而在整个决策流程中,变得更顺畅?
这部分工作的重点在于,品牌的建设和传播,属于隐性的工作。
品牌建设和传播,一方面是帮助用户建立认知,另一方面是建立行业和用户,他们对于品牌的信任度。
如,一款办公软件,天天都看到他们在地铁、电梯、办公软件等广告位出现,时不时地有媒体报道xx大企业使用了这个软件,提升了效率进而提升了整体业绩等案例,这种种的曝光与外部背书,降低了用户决策过程的成本。
如何做好品牌和传播,就是要考虑在正确的时间、地点,让正确的内容出现在正确的对象面向。常见工作包括:观点案例的输出、CEO、负责人员的行业大会刷脸,一部分工作投放、品牌传播型活动等等。
2B类产品的运营要想做好,必然需要考虑以上4块重要节点。
因此,2B类产品的运营人员,在个人能力上,要么需要偏重于线上的传播和品牌;要么需要偏重于线下活动和销售转化。两者至少有一样是做得不错的,否则2B类产品的运营难以被打开局面。
——核心观点来自《运营之光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