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设计艺术简史设计史读书
关于现代主义,你不得不知的包豪斯

关于现代主义,你不得不知的包豪斯

作者: 阿喵喵喵鱼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10:47 被阅读0次

    我从来不喜欢“主义”、“流派”,什么印象派,什么现代主义,什么哥特式。病根应该是初中历史需要背课文,尤其是近代史,左口一个新民主主义,右口一个武昌起义。时间,地点,创始人,宗旨——脑子里一团浆糊。后来玩了某乎之后爱装x,看见不懂的短语名词就去查,查完瞅着机会大展身手,左口一个新艺术运动,右口一个构成主义,显得自己知识渊博。

    第一次听说包豪斯(Bauhaus)时,我以为他是个人,德国人。后来了解到他原来是一个学校,德国的设计学院。中国没有设计学院,只有美院:中央美院,鲁迅美术学院。这所学院很了不起,是现代设计的温床。

    当时整个欧洲处于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民众的生活都被工业革命这个机械猛兽折磨,包括设计界。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就是设计界反对工业革命的呼声,他们对丑陋的钢筋水泥深恶痛绝,振臂高呼着想要开创全新的装饰风格。回顾历史时我们都是局外人,设计界对工业化进程的反对简直就是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工业化的铁齿碾压而来,不合作的新艺术运动死的很惨,这个时节急需要一个新的设计形式出现——现代主义从钢筋水泥里探出头来。

    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有两个:为大众设计为功能设计

    一开始,在古代美洲,祭祀就是为王公贵族所做,而由此产生的艺术也是王权富贵的专利,更不用说罗马时期的神殿,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这些艺术,设计都是为权贵服务的。一直到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直至后来由包豪斯和荷兰“风格派”带起的现代主义,才将设计服务的对象从权贵转向大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有两个原因:一、资本主义的兴起:从15世纪初,资本主义萌芽进展到19世纪,资本原始积累完成。消费主体随之由权贵一族下放,转移到资产阶级,到后来渐渐庞大的中产阶级。二、共产主义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苏联建设初期计划经济成效显著。一句老话:农民翻身做主人。

    设计从来就是商业性质很浓的东西,抓住了消费主体,才能以此谋利。而既然是为大众服务,也意味着一点:花钱要少,所谓穷苦大众嘛。所以在用材上,投入了工业化进程的怀抱:水泥、钢筋、机械。不像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做家具用金丝楠木,修教堂过分装饰。由此催生出现代主义的第二个特点:为功能设计——反装饰性。只是当时条件有限,需要用经济实惠的材料设计出功能完善的建筑,家具等。

    以上就是现代主义的背景和宗旨。

    构成现代主义有三大:德国的包豪斯,荷兰的风格化,俄国的构成主义。本文重点讲包豪斯,前文也有提到,包豪斯是一所德国的设计学院。就像提起北京大学你会想到蔡元培,提起苹果你会想到乔布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是它的创始人:沃尔特·格罗配斯(WalterGropius)。

    沃尔特·格罗配斯是一位高富帅,父亲和叔父都是家喻户晓的建筑家,他自小在建筑世家内耳濡目染,年纪轻轻就成为享誉全欧的建筑家。36岁时创办了设计学院,取名叫“Bauhaus”,这个名字拆分为“bau”、“haus”两部分,德语里都有建筑的意思。之所以这样,可能是格罗佩斯出身建筑的关系,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设计界唯建筑是尊。他创办学院的宗旨就是想改变设计和工业脱线的状态,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创造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世界级的精英都有强大的信念,像是上帝每天在他们的枕边絮叨,让他们干一番事业,比如乔布斯,比如格罗佩斯。他们的世界观媲美我们的宇宙观,分分钟有着改变世界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将格罗佩斯推上了现代主义这股飓风,而他是风眼。

    格罗佩斯遇到了每个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没钱。他只是个建筑家,不是房地产大亨也不是阿里巴巴CEO,只是个类似于早期乔布斯的存在,没有经费,日子也过的紧巴巴。但是他和另外几名教师都很有决心,学员也都很卖力,白天上课,晚上画画卖钱。大家就这样齐心协力的将包豪斯创办起来。

    包豪斯为什么能成为现代主义之父,并不是学校早期很穷......那时有没有类似的设计学院?有。那为何包豪斯能一路披荆斩棘冲上王座,以致影响至今?因为他们的教学宗旨和课程体系。当时的设计学院分两类,一种是教绘画的艺术类,一种是教手工的技术类。包豪斯开了先河,以功能主义为核心,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这是他们的教学宗旨。这所学校特别奇怪,因为宗旨是结合艺术和工艺,请了两方面的教师。

    A组负责理论性教学,比如色彩,形式,绘画。

    B组负责技术性教学,比如陶瓷,手工艺。

    A、B两组同时看对方不顺眼,B组觉得A组的人都假清高:你一臭画画的搞艺术的跟我抢饭碗。A组看不起B组搞手工艺的。两组人吵得不可开交,后来格罗佩斯被闹烦了,干脆把B组的人给辞退。这个时候又与格罗佩斯的办学初衷不符了,没有了B组教师指导技术,还怎么将艺术和工艺结合呢。但是,格罗佩斯保留下来的9名教师却恰恰帮助他撑起了整个包豪斯。他们都是有志青年,不满于当时的设计体系,有感而为。

    格罗佩斯和剩下的9名教师制定了与众不同的课程体系,他们重视学生的理论教育,体现于基础课——色彩和形式。国内的设计专业授课体系追本溯源于此:三大构成:平面、立体、色彩。这是由日本的设计教学传过来的,而日本的设计教学则师从迁徙至美国的包豪斯体系。

    除了课程体系的独特,格罗佩斯还将企业与包豪斯牵线搭桥,充分发挥设计的商业价值。彻底把学院这个象牙塔搬出来和社会接轨,学员不仅能学习到先进的设计思想还能学以致用。这样就使得包豪斯在学术和商业方面都声名远扬,(相较于现代中国教育,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学校最开始选址在魏玛,魏玛是一个世纪名城,曾经是德国的文化中心,相当于古罗马时期的文化心脏——雅典。《浮士德》作者歌德,绘画巨子席勒,“上帝已死”的尼采都曾在这个底蕴丰厚的城市居住。但既然魏玛作为一个文化古城,侧面也反应出当时魏玛的工业化进程缓慢,想象一下中国的文化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后期包豪斯迁移到迪索是巧合也是必然。

    二战前期,魏玛政治动荡,右翼上台执政,与左翼思想(——为大众服务)的包豪斯相冲突,学院倒闭。由于之前包豪斯的商业合作,好几个城市抛来绣球,愿意接纳这所荣誉齐飞的学校。格罗佩斯和另外的教员选择了迪索。迪索是一个工业进程迅速的城市,迫切的需要设计来添柴加火,帮助自己腾跃。选择迪索的另一原因是它离德国的商业政治中心——柏林很近。

    自从迁徙后,包豪斯彻底乘上了工业化这艘列车,在迪索将自己的商业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学校的状况一日好过一日,校内更是一副歌舞升平的荣华景象。

    后来格罗佩斯受到自己内心艺术设计的呼唤,辞去校长一职,重投建筑的怀抱。喜欢搞政治斗争的共产主义者汉斯·迈耶上任,把整个学校搞的乌烟瘴气,校园里全是一些群情激奋的青年搞起派别争斗。到第三任校长上台时,包豪斯已是强弩之末,就算是格罗佩斯再接手也难以力挽狂澜,这也与当时的德国政治氛围不无关系。

    二战爆发,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米斯·凡德罗(LudwigMies Van derRohe)和其他的教员学院迁移到美国。包豪斯就此在美国生根发芽,借着美国席卷全球的经济力量,把现代主义推向世界,转变为国际现代主义。

    米斯·凡德罗就是那个提出“Less ismore”的人,他本身和格罗佩斯一样,建筑家出生,但和含着金汤匙的贵公子格罗佩斯不同的是,他的出生并不显赫。因为自己的设计天分和勤奋,成为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家之一。他的建筑宗旨不像格罗佩斯那样有着精英分子的悯恤情怀:为大众为社区服务;也不像汉斯·迈耶那样是一个极端的共产主义者。他更像是《霸王别姬》里的陈蝶衣,不疯魔不成活一般,只是一心一意喜爱建筑,设计建筑。他的设计风格覆盖了2/3的建筑天际线:钢筋水泥、玻璃幕墙。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本人尤其喜欢他因材施教的教学风格。

    以上就是关于包豪斯的故事,它还在延续,我们一直生活其中。

    全文整理来自于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现代主义,你不得不知的包豪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u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