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主题是,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留给你最深的记忆或者阴影。
我们收到了很多网友的投稿,最终后台选择整理了十位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网友投稿,以下是投稿内容。
(三)
@不如见一面
该网友投稿由晚辈记录整理。
我是五零后,古稀之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动乱,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小时候家里点煤油灯,现在手里用着智能手机,国家的变化真的太大了。
昨天大孙子给我看了你们的征稿要求,提议把这个故事发给你们,我同意了。
我排行老大,家里兄弟姊妹多,只记得每天都很饿。小时候经常看着妈妈挺着大肚子,印象中过不了两年就要生孩子。
有一年夏天,妈妈又生孩子,我当时差不多十岁吧,跑回家看见孩子已经生出来了,妈妈正用剪刀在剪脐带,爸爸端着一个破碗就出去了。
我从纸糊的破窗户缝隙看过去,看见爸爸走到街上,拦住了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要他对着手里的破碗尿了一泡尿,然后端着一碗尿回来了。碗里冒着热气,爸爸端给妈妈,妈妈一口气干了一碗尿。
后来我问过爸爸为什么要喝尿?爸爸说妈妈产后虚弱,童子尿补阳气。
童子尿是否真的补阳气?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刚生下来的小妹妹,没过几天就夭折了,妈妈用一块蓝布包着她装在竹篮里递给我,要我找个地方埋了,别让野狗吃掉。我胆战心惊的接过竹篮子,恐惧超过了伤心,转了一圈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战战兢兢挖了一个坑,然后又哆哆嗦嗦将篮子里的妹妹放进去埋好,一路上回家手也抖,腿也抖,一边走一边不停往后看。
回到家,家里一切如常,刚刚送走的小妹妹好像从不曾来过我家,父母的脸上也看不出有几分悲伤,这个幼小的生命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妈妈的肚子划过这个家,消失了。
穷苦的年代穷苦的人家,生命是最不值钱的,比如一棵草枯萎一朵花凋谢,最多换来一声叹息,其他的都是奢侈。
(四)
@别问我是谁:
我是七零后,小时候家里条件很一般。
小学的时候,一次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去市里的游乐场,来回一天,中餐需要自理,可以带钱临时买,也可以自带零食干粮。那是小学生涯的第一次春游,兴奋到整晚都睡不着。
第二天一大早,因为家里没有零食干粮,妈妈非常郑重地给了我五块钱,我第一次拿那么多钱,攥在手里,一直到游乐场,手心全是汗。
从上午到下午,我一直攥着这五块钱,不敢放口袋里,怕掉,也不敢撒手。中午大家有的吃饭有的吃零食有的吃干粮,我围着小卖部转悠了好久,觉得都好贵,舍不得买,最后啥也没买,就在同学那里蹭了几块饼干,老师那里喝了几口水,这种提心吊胆最终也导致我玩得不松弛也不放肆。
回家后,我把完整的,汗涔涔得差不多要软烂了的五块钱,交还给了妈妈,得到了父母的赞赏,说我很懂事,不乱花钱,白天玩得不痛快的遗憾在此时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这件事情过去差不多四十年了,现在当笑话说给孩子们听。
回想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小时候的我压抑了自己的欲望,最终得到了父母的夸赞,由此判断,在兄弟姐妹多的家庭里,孩子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以此博取父母的关注重视和更多的爱,导致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常常会忽略小家庭而更重视原生大家庭。
而且,由于节省带来了父母的认可,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对妻子也好,对自己的孩子也好,我总是担心他们乱花钱,也非常憎恨他们花钱时的随意,心里埋怨他们为什么不能像我小时候那样懂事,恨不得把我曾经吃过的苦都让他们重新遭受一遍,由此导致家庭的矛盾。我虽然努力克制,但仍无法完全改变这种从小的潜移默化,甚或说是基因。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