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听的歌,是生命的印记,无法忘怀。
初听罗大佑的歌,一般人都觉得沙哑。可这沙哑,却有迷人之处,沧桑中诉说着什么,有深度,又充满鼓励。
65岁的罗大佑,像个老顽童,蹦蹦跳跳,连唱两个半钟。这次演唱会的主题是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00567/2fc3d0aae78412f9.jpg)
年轻人要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如徐志摩、黄志,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罗大佑也从台湾到美国,到香港……到很多地方看世界,体验世界,才写出让人同感的作品。
罗大佑的歌,唱了一生。
婴儿像《摇篮曲》般甜蜜,儿童像《童年》般无忧与迷迷茫茫。
儿童开始长大的标志是谈恋爱,罗大佑对爱情还是比较通透《恋曲1980》、《恋曲1990》,你不属于我,我不拥有你。
最后汇成《光阴的故事》,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人生如歌,罗大佑把人生写进歌里,孩子、成长、恋爱、同学会、父母……
同学会见面第一句就是,好久不见,好贴切啊!
演唱会的终极主题是家,小时候父母的家,后来自己组建的家,父母老了,要尽量多回家,别让他们《痴痴的等》,父母把青春付给了我们,却把孤独留给他们自己。《爱的箴言》爱是永恒的旋律。
听罗大佑的歌,像读诗,像读文章,深度阅读,读懂人生。
当北京的同学,因为深夜看病,感叹北京不是我的家的时候,突然脑中响起,罗大佑“台北不是我的家”,城市与城镇文明的差异。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
感叹大城市不是家,并不是出口。
何处是归程?何处是家?这片“叶子”落在何处?
今天get到一句新诗词,苏东坡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处便是归程。
在他乡,有自己固定的喜欢的生活方式,只是换个地方生活,也是种内在的心安。
当年离家不顾一切的倔强,柔软你今日融入世界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