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是我们认知和解读这个世界的最好方式。而好文章即是方法论。
林清玄从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当作家,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每天写1000字,高中每天写2000字,大学每天写3000字,一直坚持下来。
在林清玄看来,当作家是他的理想和目标,而每天500、1000、2000、3000字的坚持不辍,则是实现目标的方法论。
然而,现实中,不乏有目标也很努力的人,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何故?皆因没有掌握方法论的精髓。
其实,林清玄并不是简单的笔耕不缀,而是通过写作,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不断寻找更高的可能性。每当发现自己突破一个障碍,就会发现有更高的可能性。在这样日久天长的磨砺中,心性得以提高,理想的目标变得唾手可得了。
就拿读书来说,林清玄读书也不是泛泛而读,虽然他每天都坚持读书,但读书必须读到一段让人感动的话,然后不断地回味,汲取其中的营养。
写文章亦如此。构思文章的过程,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比如,当你听到导游说:“这是一段岂今为止,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的长城。”时,不要盲从地一听而过。第一步,学会逆向思维。为什么唯独它“保存得最完整?”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时常对表象提出质疑,你就具备了思考的习惯,这也是人与动物本质上的区别。当得知“保存最完整”是“不抵抗”造成了;第二步,学会哲学思维。“不抵抗”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要先入为主,从多维度、多立场、多观点以及短期与长期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思考;第三步,用古今中外的“抵抗”与“不抵抗”的案例,举证两种决策给世界各自带来怎样的创伤。第四步,亮出自己的观点,以达到以史为签,警示后人的作用。
所以,看似一篇文章,其背后明明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