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6739/ea444b9071382cd6.jpg)
每当城市周边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我会想到该去五龙台拍拍春天了。连续几年了,一到春暖花开时节,我都会拍下五龙台春色。虽然每年拍下的光景都差不多,如果不标注拍摄时间,几乎辨别不出何年何月。时光仿佛在五龙台是静止的。
白沫江从天台山流淌下来,在五龙台拐了一个弯,形成一个半岛。这应该是千百年前的事了,如今河水比过去清浅了许多,难得涨上河岸,于是,人们零零星星地在河坝修建了农房,临水而居。川西人把这种冲积平原称作沙坝,沙坝土地肥沃,人们在房前屋后冬种油菜夏种水稻,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俨然世外桃源。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6739/771f9af0edd55249.jpg)
五龙台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是在春天,高低错落的油菜花沿河铺呈,炊烟四起的农房点缀其间,好一幅怡然自得的村居图!这幅绚丽的水彩承载着我对1980年代故乡的遥远记忆,每年春天都会牵引我回到故乡。
这幅画的点睛之笔在解放渡槽,这名字看上去很有年代感。渡槽横跨白沫江两岸,站在河谷望去,可以说是高耸入云,像条灰褐色的玉带飘扬在河谷上空,为这幅自然山水画平添了历史感。解放渡槽日渐苍老,连字迹也斑驳了。大概是在前年,它被列入了成都历史建筑名单,成为一地方历史厚重的地标。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6739/c9d759ffbeafc6da.jpg)
小时候,乡亲们都唤它“渡槽”,很少有人提及“解放”两字,可能在故乡就只有这座渡槽。我曾经从渡槽南岸走到北岸,以后每次从渡槽经过,那种战战兢兢的感觉仍然十分真切。我只走过渡槽一次,几个小伙伴在缸子沟野炊,现在回想起来,那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野炊完了,小伙伴们拼胆量,看谁敢走过渡槽。我不甘示弱,也走了上去,眼前是湍急的流水,脚下是空旷的河谷,吓得两股颤颤,不敢再东张西望。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渡槽的北岸叫五龙台。后来我去天台山工作,每天经过五龙台,就觉得这名字应该大有来头。但我也是十多年后,才去打听这个不明觉厉的地名。夹关乡土文人王文才告诉我,它跟一个传说有关:俗语云“天台天台,登天之台”,又云“一重天台一重山”。五条龙相约上天台山,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观音岩阻隔。人们为防止五龙作乱,便在五龙台修了座真武寺,镇住了五条龙,从此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我问王老师,这五条龙指的是什么?他想了想,推测是周边的五条河,不过有些已经干涸甚至荒芜,难见端倪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6739/09b89e1fac10d5db.jpg)
在天台山工作期间,我从当地老百姓那里听过更多的版本是这样说的:五龙台曾经是天台山的山门,在“大和尚万万五,小和尚不消数”的年代,修建正天台雷音寺时,和尚们从五龙台把一匹砖一片瓦人换人地传递到正天台。我怀疑过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两地山路估计有20公里,该需要多少个和尚才能完成如此浩大的接龙?不过,这至少说明,作为一座远近闻名的宗教山城,天台山一定有过宏大历史。所以,即使这种说法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还是写进了导游词。
关于五龙台,还有个说法比较可信,也算是对上述传说的补证。据说,张献忠剿四川时,曾在这里发生过一场激战,三教合流的天台山派出棍僧在山门拦截张献忠。张献忠部队久攻不下,只有绕道芦山青草坡,打入天台山,杀得和尚们措手不及。如今雷音寺祖师殿前的一樽清代石牌还刻着,“因遭献贼蹂躏,寺庙毁了十有八九”(大意)。当地人还说玉宵峰下的万人坑,就是张献忠埋和尚的地方,听起来就很悲壮。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6739/c70b56f1cec4770a.jpg)
天台山作为宗教山城的辉煌,如今只能在景区仅存的寺庙遗迹中探寻。而解放渡槽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很远就能望见历史的风云。为了完成这篇纪录,我专门请教了邛崃水利专家李平。他说,解放渡槽其实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玉溪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玉溪河引水经过五龙台,再架空流到对岸,灌溉了五面山四个县的农田。他说玉溪河工程建成后,水利人集资在五龙台修建了水电站,至今还在利用玉溪河水力发电。
一提起五龙台,资深水利人李平的讲述可以说是像白沫江水,滔滔不绝。他说今天的五龙台更主要功能是白沫江上游的水文监测点,负责监测和调剂水位。我记得在平乐古镇工作时,经常要跟五龙台水利站保持联系,特别是山洪暴发时,一接到上游涨水消息,就马上通知沿河商家和游客远离河道,以保一方平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6739/81eeab8375efa3f9.jpg)
春水初涨,菜花正开,薄雾如纱,青山如洗。五龙台在漫长岁月中又迎来了春暖花开,一派勃勃生机。解放渡槽则像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安详地站立在如花似玉的河谷,宠辱不惊,平静如水。我很想重走一次渡槽,在奔流不息的流水中感受生命的律动。
2020年3月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