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在家看了《柳如是》,已经是六年前的片子,但没有太多的烟火气。
柳如是这个名字取自“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是笔者最喜欢的词句之一。
陈寅恪人生最后几年写《柳如是别传》,其实是对他追求学术自由,精神自由的一种寄托。朝代更迭之际的文人际遇,值得大书特书,但又只能语焉不详。陈先生做不了郭沫若,只好把明末的文坛领袖钱谦益春秋笔法一番。
片子本身质感颇佳,不过没有李安拍《刺客聂隐娘》那样笔法老道。豆瓣跟知乎的小青年不鸣则不平,咋咋呼呼越来越没法看了。
柳如是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秦淮八艳中不乏名人,比如陈圆圆就一直被文化产品消费至今,现在还总在电视上见到,例如鹿鼎记或者其他演义,但她本身并无太多可圈点之处;
论自由精神,唐代的鱼玄机就有,也够传奇。但她在格调上,或者说历史没有给她展现格局的机会。比如李清照,才气足够洋溢,但是缺了那一点传奇色彩的点缀,就显得形象单薄。
当今社会有很多神采飞扬的个体,女性在职场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独独国家不幸,才是诗家的幸运。民国才有冰心跟林徽因的不对付,写个“太太的客厅”出来,现在大家都忙着赚钱买学区房出国旅游,谁来关注这些酸臭事情。
钱谦益在雨中的南京城外下跪值得探讨,一说是保存文脉,保一方免生灵涂炭。扬州十日在前,有教训与冠冕的由头。后来抗战南京大屠杀,果然就有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帅去演绎同样的剧本——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该文作于三个加班晚上回程的地铁,琐碎断续,不知所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