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人生中不能避谈的一个字—死

人生中不能避谈的一个字—死

作者: 自转星球粤AGY619 | 来源:发表于2018-09-22 12:37 被阅读0次

    中国人很忌讳“死”字。但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是“死路一条”。一生的终极是死亡,自古不知多少大英雄,死后亦不过一抔黄土。所以死,不是忌讳就不用经历的。

    曾经看一个香港电视节目,是关于死亡教育的。教育对象有长者,也有青少年。人活到一定岁数,对死亡到底是什么心情呢?害怕?焦虑?还是真的坦然?大部分长者受访时回答:“不怕,死就死吧,人始终有一死。”我们要知道,能接受访问的长者,一般都是真坦然的。香港的一些机构对长者的死亡教育主要通过大概是通过选择丧葬形式、看墓地等等,长者可以在生前思考好自己的后事,尤其是离去之后,以一张怎么照片作为遗照给后人留念,也是可以很愉快地先挑选好。

    至于青少年的死亡教育,则更有意思。青少年被带到摆满棺材的房间,写好遗书后,便睡进棺材,工作人员次第把棺材盖合上——大概是留了缝隙供他们呼吸,而且时间也不长。有青年分享感受时说:“死亡体验令我很感动,尤其是写遗书的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有没有光辉点呢?棺材盖合上的一刹那,如果这是真的,我的一生就此完结了。”死亡体验令青少年体验到了死亡的那种寂然,假如自己在世不努力,那么连自己的遗书——与其说遗书,不如说是墓志铭吧,也将是一片空白。所以死亡体验带来的是一种积极的意义。

    人一生,生与死两件大事都不能自主选择,真的是非常无奈。世间变幻莫测,今天不知明天事。曾经亲眼目睹几宗要命的车祸现场,一台车,一个倒在血泊中的人。生与死,就是在那一刹那发生变化。那些散落一地的蔬菜水果,来不给放到盘子里供家人享用;公文包里面的文件或者关系到几百万的生意;被撞碎的身体是家人的经济支柱……或者生与死一刹那的变化对于死者来说并不深刻痛苦,而最伤心的是他们的家人朋友。

    人逐渐长大,身边离开的人越来越多。我的爷爷、外公、外婆,他们都是高龄离世;我的阿姨50岁就离开了,另外也有两位较疏一点的亲戚四十多岁就病逝;而同龄人,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和以前一位领导的儿子,都是在他们28岁的时候因为白血病而离世。死亡是无分年龄的。

    俄罗斯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与其说是一个公墓,不如说是一个雕塑公园。这个公墓最初是为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亚公主而设,到19世纪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各界名人的“私定制”墓地。名人生前都会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雕塑家,为自己雕刻一尊最能体现本人历史价值的作品,这件作品将屹立在他们的长眠之地。当年游历这个公墓,起码花了两个小时,对于我这么一个外来人,感觉是少了缅怀,多了欣赏。逝者的形象有着非常个性化的表达,看他的坟墓就几乎能够猜到他生平的主要风格或建树。当然,这是名人墓园,就算是俄罗斯公民也难以人人享有这等待遇。

    回到现实,看看我们的平民墓地,或者寺庙道观里面的先人牌位,上面的遗照一律是死板的黑白证件照,每个人都睁着一双眼睛,面无表情地,所以整个气氛都渗透着黑暗、严肃、伤感。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遗照也可以拍得很美,我相信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遗照也会非常个性化风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中不能避谈的一个字—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zt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