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有压力时,反而能激发你的潜能。
我们都不想有压力,然而,有压力才有动力。当生活一切顺遂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有懈怠,当生活有一点挫折时,我们才会想到去想办法,去琢磨为何会造就今日。
若把写作当做任务,就会每天去收集素材,若把写作当做热爱,就会每天怀有不一样的心情去写。
压力太大,会感到压迫,压力太小,又没有动力,适当的压力可以让我们有前进,也要有松弛,但这个度要自己去把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就如每日的读书计划,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了解未知世界的密码,记得有一种读书法:我们可以把书籍打乱去读,若一直读一本书或一个类型的书籍,你会感到疲惫,若可以同时去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反而会引起你更加想了解深入的兴趣。
你不用怕记不住书里的东西,或者这样读书不好,任何一种媒介,都是让我们更多宽广地去了解,而不是限制于记住哪个知识,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做笔记,在你之后摘抄记笔记的时候,又是重新温习一遍的过程。
在我们完成计划以后,可以适当地给自己一个奖励,或看一部剧,或吃自己一直想吃的东西,有计划,有奖励,有反馈,有输出,形成一个循环。
给压力一个解决办法: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一个计划,每日至少有两个小时做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当然,这件事情因人而异)
想到当初写作。若我们一直给予自己压力,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有自己满意的文章,还要把文章发表出来,对于一个未知的写作评价,更是不知道会如何,也许有人喜欢,也许无人问津。
我们换一种方法,不如把写作当作一种与人沟通的媒介,你发表文章,然后收获反馈,不论好坏,对于你来说,都是一次提醒,一次成长,在慢慢地积累写作过程中,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加强写作方面的知识与提高写作水平。
若无压力,就会一直抱着,直到写到自己满意时,才会发表文章,到那时,可能会错过一个机会。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等到写出特别满意的作品,才让它被他人看见,而是在不断地修改中,直到它成为一个不错的作品。
我一直都相信,在写的过程中,你会自己打开思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好你想表达的东西,但是,若一直停留于想象,肯定是不可行的。
想好了就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再反馈到想法中,不断地打磨,不断地练习,不断地重复,有方法,有练习。
下午读到一句话:“我们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是,知识必须与劳动实践相结合”。
我们想写,能写,可以写,但也要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否则,就是空中的楼阁,只是有想法,却没有经过实践,依然不可行。
通过书籍,可以让我们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有什么不成熟的地方,有什么欠缺的地方,若他人是你,他会怎么做?从高处去看待当下,跳出自己的视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