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二十几个学生的大教室弥漫着寒意,耳边只有饮水机不时烧水的声音,正是读书的好时间、好氛围。
拿出郝老师的《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读至他2011年的生命叙事《行走在路上》以及干老师的评语,内心升起一阵悲凉。近七年后,再读在两篇文章,该作何感想?干老师说:“郝晓东的2011年度生命叙事,厚重得超过许多平庸者的一生”,这“平庸者”就是我了。
许多个日夜过去,此刻的我与七年前有何不同呢?撇开外在的工作、家庭不说,内里如何了呢?日益浅薄还是丰盈了?书读了不少,但是也只是“读”过,似乎并无成长。学习力、理解力、专注力、表达力……仍如以往。这“故我”仍未打破,“新我”仍未前来。
是什么阻碍了我?向内寻求其因,还是自己不能真的沉浸下来,不能持久地专注,不能做到“敬事而信”,还是浮于表面而懒于深入……归根结底——还是内心的虚荣与虚弱。
如何让自己变得强大,有效的途径还是阅读与实践。读“根本书籍”,并用自己的人生去书写,而不是求量,不是在文字表面滑行。读,还需实践,说,写,分享都是途径。最重要的还是真的动脑、动心,打破顽固的“己见”,重塑知识结构、思维、自我与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