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客户调查是我们最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段。比如,我们企业推出了一款新产品,我们就会去调查,这些产品是适合城市还是农村,年轻人还是中年人,男人还是女人,大人还是小孩?我们在开一家服装店之前,也会对要开店周围的区域先做一个小调查:这附近是卖男装的店多还是女装的店多?大人的店多还是童装的店多?年轻女孩的店多还是中年妇女的店多,等等。
但是,在以上的分类调查中,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对调查对象采用了一般分类。一般分类固然是有其准确严谨的地方,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调查也不尽准确。比如,在大学城附近的服装店,能不能买老年人的衣服呢?也许一般人会认为不太适合,但是实际上却却相反:有一些学生会愿意给家里的长辈买衣服。我们的锁调查的消费对象,他们的消费需求并不是特定的,比如一个男人,也许他不爱买东西,什么也不会消费,但是也许他特别细心,对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做到关怀备至,所以,无论老年人的,小孩子的,女士的东西他都会去消费。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单纯按照常规的一般性去分类的话,也许就会得出非常错误的答案。
事实上,我们对客户有着一种更好的分类方法:一是以满足基本需求消费为主的客户,二是以提高生活品味需求消费为主的客户。这样的分类实际上也很简单,大部分的人都逃不开这两种分类,当然,这个分类也不尽准确,因为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产品方面都既有可能是前者,也有可能是后者。例如我自己,在服装方面的需求上,只是以满足需求为准,对品位并没有追求,很显然,我不会成为商家的利润客户,商家在我买衣服这一方面赚不到多少钱,但是如果说到茶叶的话,我是以满足生活品位为前提消费的,我会选择更贵更好的茶叶来消费,所以,商家在这一方面能够赚走我更多的钱。
对于一家店或者一个工厂来说,明确了这个分类,并对这种分类下的客户做到了尽职调查,并对这两类客户的产品需求做到了合理配置,显然是可以在销售方面做到事半功倍的。而假如我们不这样去分,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傻傻地做了一大堆自以为非常准确的调查,可是最后却什么用都没有。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员工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进行分类,一类是想要赚钱的,一类是想要成长的。所以,企业里面的员工就有四种情况:既想要赚钱,又想要成长,这样的员工积极主动性最高,企业可以重点培养。二是只想要赚钱,却不想成长。这样的员工只能用物质手段去激励他,一般适合计件工资岗位或者高提成低底薪岗位。三是对赚钱多少无所谓,但是看重成长的。很多企业家的公子哥就是这样类型的人,他们常常会选择加入其它的企业,目的只是为了学习其他企业的管理经验。还有一种是既对赚钱无所谓,又对成长无所谓的人。这样的人一般就是属于养老型的人,而我们企业的管理关键就是要激发他们的需求。
像这样的分类还有很多其他更好的例子,我们在对客户进行分类的时候,主要还是要考虑这个分类对我们想要的结果有没有实际用处,而不能单纯仅仅考虑这个分类的对与错,一般而言,百分百准确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没有用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