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黑谈成长读书
世界读书日,才读书

世界读书日,才读书

作者: 大黑不小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4-23 22:54 被阅读14次

    读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是一辈子的事,是要命的事儿。

    我们常说,知识是精神食粮,稍微类比一下,你平时在大街上吃饭,也一定会挑一些自己喜欢吃的菜,最好装潢还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如果有一个长相甜美的收银小姐姐就更完美了。

    你看,我们每个人平时吃饭都会非常讲究,不仅看食物的色香味,还要考虑它是不是健康安全,营养搭配是不是均衡,是不是有地沟油等等。

    说句不好听的,对于这种自己吃下去没几天就排泄出来的食粮,我们都如此讲究,那对于那种吃下去就成为身体一部分的精神食粮,是不是更应该考究一些呢。

    读书有风险,读错了书甚至会毁掉人的一生——因为你只有喝完“心灵鸡汤”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现碗底是不是干净的,如果看到了一粒老鼠屎,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因此,在世界读书日这个人人都在谈读书,教读书方法,聊读书感悟的日子,我们就来吐槽一下那些“在读书日才谈读书”的人吧。

    在我看来,对于读书这件事无非有三种人:

    第一是压根不读书的。别小看这部分人群,据统计中国人均读书不到4本,而且这还是算上教材教辅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其实你身边80%的人,一年下来基本读不了一本书。

    第二是知道读书但不好好读书的人。这部分人比较苦逼了,他们可能道听途说知道了读书的好处,也明白读书之与人成长的重要性,但是他们陷入了“不会读书”的怪圈。他们可能很爱买书爱屯书,但不是真正的“爱读书”。

    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夫子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们可能只是为了通过读书这种,成本又低,又显得非常高逼格的行为,来标榜自己“才和你们那些从不读书人的不一样!我可是很爱读书的!”

    但实际情况可能是酱紫的:翻开一本书第一件事是用美美的午后阳光滤镜拍一个照片发朋友圈,然后开始读书,每隔10Min就打开手机看一下,又有多少人来点赞了。

    这种人往往最惨,因为我也见过很多其实从来不读书人,但混的往往也不错。原因很简单,因为读书能带给我们的东西,特别是现实生活最需要的东西,往往通过人也能获得。

    毕竟,书是人写的嘛,如果我认识类似书的作者这样的人,直接向人讨教,免去了书本这个中介载体,效率岂不是更高了?更何况,有太多人误以为读书就能获得现世世界的定义的成功,那更是大错特错了。

    因此,那些压根不读书的,倒也轻松不少,省出来更多时间来从身边的人和事上学习经验,获得成长。而这个感觉读书很重要,但又不好好读书的人最可惜,既浪费了时间,又没能从中收益。

    第三种是爱读书,好读书,也会读书的人。

    多年轻台湾有句很有名的广告词“害怕读书的人”,直到现在为止看到这句话都深以为然。

    喜欢读书并且能从书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的道理,并与之践行的人,真的非常可怕。

    这是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一本好书可以比作是书的作者某个阶段甚至毕生的知识沉淀和积累。比如像《原则》《穷查理宝典》这样的书,都是瑞·达利奥和查理·芒格这些有这顶级智慧的老爷爷们,集毕生人生经验写下的顶级智慧。用几十块钱就能到得到,带回家,世界哪还有这样便宜的事?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所有这些书也都卖的不错,但可惜的地方在于,买回家的人当中,有80%的人都没有看完,看完的人又有80%的人没能践行。这两个百分比加起来,如果你能将一本书的精华内容读完读透读懂并且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那基本上可以说你已经战胜了身边1-0.64%=99.36%的人。

    这是多么可喜可贺,估计做到的人做梦都要笑醒了。因为这批人将来一定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佼佼者。在未来快速发展的不确定性的社会中,随时对自己更新迭代,让自己掌控更多的生命主动权。

    毕淑敏说:有的书好玩,但看过之后你会忘记,有的书对你有帮助,但阅读之时饱含艰辛。这本书,你读的时候会充满着兴趣,合卷之后会引发思考。

    毕竟,读书,能让你在历史、未来、现实、空虚中来回穿梭,发现自己生活的更多可能,从而拥有更多选择而不是被选择的权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读书日,才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ci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