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吃早饭不叫吃早饭,而是叫吃早茶。
一个是广州,一个是扬州,二者各有千秋,一个粤菜系,一个淮扬系,来扬州各个茶楼吃早茶,是扬州一大特色。
网上搜寻到了扬州排名前十的九炉分座,看四个字就感觉非常有气势,有大哥的气派。
因为今天上午要游何园。
正好九炉的旗舰店在何园旁边儿,早晨起来直奔九炉分座。
九炉的装饰和花园茶楼不一样,这里像财主员外家,室内装饰和座椅的装饰喜庆团圆。
他的烫干丝,绵软清淡,好吃,包子,馄饨,面条,好吃,蒸饺最好吃,摇铃的大叔笑笑眯眯的接地气,半自助形式,但是服务员的态度都好,没有冷面孔,没有呛帮子。
一进去热气蒸腾,人声鼎沸,有一种过大年的感觉,杂而不乱,热而不闷,这顿饭难得吃的大家都非常满意,众口难调,今天都调了,统一给赞,绝对的好评。
就是吃烧麦时闹了笑话,看到烧麦以为是我们呼和浩特的羊肉烧麦,薄皮儿大馅儿,咬一口满嘴流油,要了一笼,一看居然是素的,是糯米的和菜馅的,包的特别精致,呼市的烧麦是因为馅儿大,趴趴的,嘴儿小肚大,扬州烧麦是立起来的,比较硬,头和身子差不多一般儿大,见是这样的烧麦,立刻都不吃了,结果我们孩子说爱吃,都堆给她吃。
这一天孩子就没吃饭,说是让烧麦糊囊住了,意思是这些食物上不上下不下堆在嗓子和胃的中间儿,堵的难受,哈哈,我们是一脸奸笑,呼市的烧麦吃一笼能扛一天的饿,看来这扬州的烧麦也一样。
来到晚清第一名园——何园,进门儿首先就看到一堵墙上疤疤癞癞的,爬了大半堵墙的石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是不是风水墙,叫靠山吧。
我个人觉得不好看,好好的墙,几竿竹子,一架子紫藤、石榴,或弄个葡萄棚子不好吗?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多瓷实啊。
粘上这石头又高又堵,还是疤疤癞癞的石头,这出院子不大,就显着这石头了。
石头衬着静水挺没劲,你要是活水哗啦啦的流过还好看点儿。
我老公让我闭嘴,说再叨叨让扬州人听见,蒸了我的人肉包子,他也不管。
腹诽了半天,跟着大家。
进一出院子,出了一出院子,游了1500m的回廊,又看了山涛他老人家的杰作,片石山房。
觉得这出园子的特点是石头多、曲折多。
并且这些石头都是比干的心,玲珑七窍,曲折蜿蜒,九曲十八弯,看见硌得慌。
曾记得《红楼梦》描写探春房子的格局:“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性格使然,在房子的格局上,我一直喜欢舒展阔朗,对于何园这样布局繁纷复杂的美学真心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说三步一景,五步一景,这有个欣赏的空间,而这个园子我感觉一步就有十六个景,是目不暇接,心累。
这这17000平米的大房子大院子,半院子是石头,有钱果然任性。
我觉得何芷舠这倔老头子一定是那种深藏不露、韬光养晦,外宽内深,千折百回,心内有乾坤,喜怒不形于色的个性,要不然怎么能造出这样的房子呢?
同行的哥们儿有喜欢的,一桌一屋一角一弯一厅一门,都看的仔仔细细,兴致盎然,深以为赞。
离了何园,吁出一口长气,被同行的伙伴骂:粗鄙!
粗鄙就粗鄙吧,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就此别过。
打马奔向大明寺。
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扬州八大名剎之一,是座集庙宇、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佛教建筑群,集江南园林的秀丽与北方园林的魁伟。
让扬州大明寺的影响力达到鼎盛的却是鉴真法师。
早慕其名,今天终于来啦,沿着山路拾级而上,看见了大明寺的正门,正殿虔诚恭敬的拜过佛祖和各路菩萨。
来大明寺,最想看的是鉴真纪念堂和欧阳公祠。
看鉴真纪念堂是奔着梁思成来的。
最早知道梁思成的名儿,是他有个名垂青史的老子,瘦弱工科男,娶了个有名有才的美女做老婆,上借老子的名儿,下承老婆的福,闹出点儿文化人的风流韵事儿,很是撇嘴。
后来是被皮菜菜的打脸,很为自己的浅薄无知而羞愧。
有一年去山西看应县木塔,站在应县木塔之下,看“崇刹高塔,上出重霄;飞阁流丹,光照云表!”。
同时知道了梁思成对应县木塔的挖掘,测绘和保护,尤其了解到他从旁边儿的铁链上居然徒手攀上了应县木塔。形象瞬间高大,觉得这是个文化人里的真汉子。
知道了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保护的远不止一座应县木塔。
历时5年,跑遍华北100多个县,详细考察定州石佛寺、赵州石桥在内的数百座古建筑,测绘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他完成的《清式营造则例》,成为初学中国古建筑的必读教材,是古建修整者的工具书,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更被称为中国建筑之魂。
最难过的是当年拆除北京城墙,他的哭谏,对北京老城墙、牌楼、夕阳、余晖,那些动情的描述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很多次都是在默默的想,北京,如果这些东西今天都在,那是一种怎样的瑰丽?
在他瘦弱的外表下,蕴藏着这样大的能量。
这是有风骨,有识见,有才华,还肯下功夫的的知识分子。
1963年梁思成设计,仿照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在扬州大明寺中建立了鉴真纪念堂,
整座殿堂古朴典雅,保留了唐代的建筑特点,纪念堂有两组四合院组成,一组为清式,一组为唐式,由走廊相互连接。
唐式建筑群最为让人惊叹赞赏,园内种有日本长老所赠樱花,正殿融合了中日建筑文化特点,园内有着梁先生得意之作纪念碑,并由书法大家亲笔题字“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
来到这个院子黑白两色,建筑肃穆,线条横平竖直,多以以方形为主,敞亮大气,形象端庄,疏朗舒阔,色调冷静自持,棱子是棱子,格子是格子,干净,干净,能让人安静下来的感觉,看着就舒服。
这回轮我细细的品鉴一草一木,一亭台一楼阁,一个台阶,一个廊柱,院子里的台灯,细细的看,慢慢的品。
而后恭恭敬敬的给鉴真大和尚施礼,给那个瘦弱的男子施礼,祝他们安好,往生极乐。
出来找了个人少的台阶,坐下,看人来人往,很久。
很复杂说不清楚的思绪,扬州是个繁华热闹的所在,觉得这个大明寺放在南京,那个城市和这个寺庙更契合,鸡鸣寺应该放在扬州,他们两个更相投。
哑然失笑,这正是扬州的魅力,在喧嚣中有这么一块儿寒玉床。让人在沸腾中冷静思考,红尘中的伤慢慢的疗。
大明寺的清凉,俯视着瘦西湖的繁华,平山堂的荷香,氤氲着扬州的烟火。
大明寺是扬州大哥的。
慢吞吞的转进欧阳祠。
欧阳祠又名欧阳文忠公祠、六一祠,坐南朝北,规模宏伟。
孩子以为欧阳修的小名叫六一,所以叫六一祠。
我给孩子普及一下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张金石拓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个醉老头” 是为六一居。
无论是在课本儿上,画像上,雕像上,何时何地的欧阳修就是个老头子,瘦老头子,胖老头子,满脸皱纹的老头子,手里拿着书的老头子。白胡子老头子,黑胡子的老头子,反正全是老头子。
游欧阳祠,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还真游不了,满坑满谷的文物字画都是先贤圣人的典故,我辈自是俗人,安邦定国,文人雅士的东西大多不懂。
我其实在纠缠一个问题,一个八卦。
这个“唐宋⼋⼤家”,“千古⽂章四⼤家”,在宋朝的地位尊崇,相当于唐代的韩愈。是集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于一身的大佬,怎么就写出那些个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这偶像剧的诗词呢?
呵手试梅妆。拟歌先敛,欲笑还颦,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连小女儿的形态都写得惟妙惟肖。
到底是个怎么样的老头子呢?看来这里是找不到答案。
因为一进门的画像也是个老头子,欧阳修在1048年来扬州任的太守,那个时候他也就41岁。41岁正是男人最英明神武的时候,不应该是图中这样颟顸的老头子吧。
可是这个老头子把人生的华丽乐章都演全了,高官做的,骏马骑的,文章做的,先生做的,酒能喝的,知己有的,平山堂的荷花赏的,庙堂能挥斥方遒,江湖会缠绵悱恻,最后流芳千古也有的。
我辈也就留着哈喇子,羡慕的。
宋人里拜服东坡的豁达,豪爽,乐观。
眼前这个老头子可是东坡他老师,是个坦然厚重的老师。
芥尘难知日月光辉,只能顶礼深深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