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蝶岛文苑
东山岛传统婚俗的成人礼----冠笄

东山岛传统婚俗的成人礼----冠笄

作者: 东南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23:28 被阅读291次

                                *  陈清河  文/图

    冠笄,男子加冠、女子加笄,成人(结发)之礼仪,是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仍是人文遗产,所谓“冠笄有成人之容,婚嫁有成人之事”《通典.礼五一》。在东山岛传统婚俗活动中就有“吉日迎娶,良辰象头(‘象头’也作‘上头’是闽台、潮汕方言,指冠笄)”的说法,可见,冠笄仪式是整场婚礼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具有重大意义。其时间节点及注意事项被排到“造福吉课”行程上。

    是日良辰,与良辰相克的属相生肖的人员应自觉回避冠笄仪式现场,忌冲煞到喜气。在事主人大厅奉祀的神明龛前地板上,放置着一个笳篱(属圆形超大码的竹编簸箕),三柱清香上香炉一堂溢喜,时令蔬果供神明天地同欢的喜庆气氛。新郎新娘双手共扶抬着竹(‘竹’与‘德’的方言谐音相同)篮饭(篮饭,由竹篾手工编织有较好密封性的日常器品,主要用于红白事的祭礼。主体是圆形的容器;在容器的边沿相互对称的部位编插一条弧形提手,提手的中间位置直立着一个耳环;一个锥形可以自由移动的盖三部分组成的。器品的外侧错落有致地手绘着喜庆吉祥的漆料图饰),篮饭内剪放着一张篮饭内径大小的圆形红纸,盛上早稻米,插立上一杆由青铜制成完整的厘戥、一把红色的新竹布尺和剪刀,以及安放着一盏盛有花生油小瓷碟、并点燃着的简易草灯心油灯(‘灯’与‘丁’谐音相同)、两枚硬币一前一后沉压在草灯心上面,具有见红大吉、丁兴财旺,新人佳偶同心同德永结伴,开枝散叶长茂盛的美好寓意。新郎位左、新娘位右,并肩跨进笳篱,肃立于笳篱的正中央且面向神明,喻为立德积福勠力同心、鸳鸯并立幸福美满,互敬互爱共创共勉共进步。

冠笄仪式

    此时,邀请的“师公”(从事民间红白事活动能择日、做法事专职人员的俗称,相当于道士)口念咒语,手拈着一对约有10㎝长的石榴树嫩枝,蘸起碗里烧烬过符箓的“圣水”,一手摇摆着铃铛法器,一手点洒着“圣水”,或单手作揖、或俯首弯腰,恭请厅堂上奉祀的神明来“鉴证”一 一这对新人已是能“辨是非、懂事理”的成年人了。仪式上,族里的一男一女长辈,双手各持举着一只没有被切削掉竹铆钉(‘钉’与‘丁’谐音相同)的崭新竹米筛(竹编制品,底部有细孔可作筛滤用途),男性长辈持举的米筛里,黏贴着一张绘有八卦图案的正方形红纸,而女性长辈持举的米筛里,撒放着一把炒熟的黑豆,他们伴随着“法事”的进程,米筛在新人的头顶上方,忽作转动、忽作停顿,念着吉利的话语,表示筛走了晦气、消除了业障,元亨利贞,四季平安百事顺意、百年偕老,儿孙满堂圆圆满满。

    冠笄礼成,标志着新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的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履行新使命,肩负起起家庭与社会之责任。冠笄仪式活动,彰写出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行为规范,激励“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传统美德,践行奋发有为、向上向善的精神品格,进一步诠释自我的社会公德价值观,并赋予参与当地民俗特殊活动的义务和权利。

囗  2018.4.24《漳州广播电视报》发表

相关文章

  • 东山岛传统婚俗的成人礼----冠笄

    * 陈清河 文/图 冠笄,男子加冠、女子加笄,成人(结发)之礼仪,是优秀...

  • 成人礼,你将开启新的里程

    成人礼,古时指冠礼和笄礼,它承认了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男子满20岁时行冠...

  • 没有岁月可回头

    前几天,正在上高三的外甥女参加了“十八岁成人礼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他们按照传统文化礼仪,穿着汉服举行了加笄加冠之...

  • 中国美|笄·簪·钗

    在上古时期,发簪被称作“笄(ji)”。笄,簪也。――《说文》 在男子盛行带冠之时,发笄有固冠作用,以免滑坠。 在中...

  • 成人礼

    成人礼是什么,百度百科有云:中国古代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

  • 古代成人礼

    成人礼,是一个人进入成年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在中国古代,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男子满2...

  • 华瑞IT教育|校园成人礼满满的青春味

    《 成人礼 》 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在中国古代,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

  • 成人礼,你将开启新的里程

    成人礼,古时指冠礼和笄礼,它承认了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男子满20...

  • 成人礼——女子的笄礼

    女子的笄礼 笄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礼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仪式。《礼记·曲礼上》云:...

  • 侄子婚礼花絮(续)

    1,简化传统婚俗 按照吴江本地的传统婚俗,娶亲有很多规矩,比如成双成对的“连娘蹄子”(带脚猪蹄)、鲜活百跳的鲤鱼、...

网友评论

  • 毋成囝:單看“牽出花園”五都片十五歲,銅陵十八,窮人孩子早當家😹
    毋成囝:@怣慧 我銅陵同事女兒就十八牽,您可去找較早微信上也有銅陵同志發過
    怣慧:@毋成囝 铜陵地区传统十六岁“牵出花园”。
    东南随笔:@毋成囝 学习了,拙文在@东山岛公众号发布后,许多看官没详读内容甚至标题,就认为是在描述“牵出花园″传统民俗仪式。[呲牙][捂脸]
  • 毋成囝:咱的成人禮“牽出花園”和真正“成人、做大人”感覺有差;傳統結婚時新娘“上頭”真正梳髮髻,不下垂(後垂)的,傳統未婚才辮子下垂的。你可百度一下“自梳女”。😁
    东南随笔:@毋成囝 这只描述礼式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其细节包括洁身、上头、牵新郎新娘入洞房等。
    东南随笔:@毋成囝 是的,部份学校在学生十八周岁有举行集体成人礼,我老家部份里人在孩子十五岁那年有举行″牵出花园″成人礼,所以本文标题特注上"传统婚俗的成人礼″。
  • 毋成囝:聲母[ts/tsh/s]即普通話(z/c/s),含翹舌的(北方方言),在漢語中都有變化。漳系[iang]變白讀[ionn](部份同泉讀 iunn)這也是文白讀規律。如咱口語 上霜、上霿(濛)、上墓、上紙……
  • 毋成囝:指男子束髮加冠,為成年的標志。
    ▶《南齊書•孝義傳•華寶》:「父豪,義熙末,戍長安,寶年八歲。臨別,謂寶曰:‘須我還,當為汝上頭。’」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二:「先是,諸王冠,止於宮中行世俗之禮,謂之上頭。」
    ▶《西游補》第十一回:「前日,小月王一個結義兄弟,三、四十歲還不上頭,還不做親,小月王替他討一個妻子,叫做翠繩孃。」

    指女子束髮插笄,為成年的象徵。
    ▶南朝·梁·蕭綱《和人渡水》詩:「婉娩新上頭,湔裾出樂遊。」
    ▶前蜀·花蕊夫人《宮詞》之七五:「年初十五最風流,新賜雲鬟便上頭。」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清明節》:「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頭。」
    ▶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家禮一》:「女子至十四,則擇日為蓄髮,謂之上頭。」
  • 毋成囝:古就有“上頭”(音 象頭)一詞。
    东南随笔:@毋成囝 请赐教
  • 沙湖小景:这个环节现在好像省了许多了。
    东南随笔:@沙湖小景 现生活节奏快,仪式感愈来愈淡薄了。

本文标题:东山岛传统婚俗的成人礼----冠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gi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