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有道,人有情,看得明白,活得自在

天有道,人有情,看得明白,活得自在

作者: 品藏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9-14 16:04 被阅读38次

    天人之道启示录

    ◆ ◆ ◆

    文 |石禄生

    1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现存一套奇特的明清时期无题字板,其之所以奇特,在于全套字板共八屏,其中有四则家训家规类常见的字板内容,此外却“掺杂”了四首出自唐代的咏物风景诗。如此组合,岂不是不伦不类?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该套字板内容的构成,固然是由题字制板人抄录古代先人的各种文字粹语而成,而且每一屏抄录的内容并不完整,但抄录人绝非随意行文拼凑,而是有意识地将修身之道与风景诗篇组合在一起,形成整套字板。

    那么,抄录者或题字人为何要这么做呢?这是有深层原因的。

    我们预览全套字板文字发现,四则家训家规或修身之道文字,劝解的对象当然是人,所以可简称为“人道语录”;

    人道语录

    而四首唐代风景诗,描写的对象包括了日、月、云、山、树等天观景象或自然景观。在古代人的思维中,这些具体的事物,都是天道的组成部分。因此这些唐诗在字板中充当了“天道语录”的作用。

    天道语录

    由此观之,该套字板内容,在某种意义上是古代人对于“天道”的认识,以及“人道”的思想,二者有机组成。

    因为,中国古代思想历来讲究天人合一、天人协调,天人关系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是相类相通、互为统一的。

    为便于表述,我们特意将该套字板命名为“天人之道”系列文化字板。

    既然在古代思想语境下,“天道”为大,“人道”次之,那么我们在阐述全套字板语录时,可按此序对八屏字板内容作一个排列,即前四屏为唐诗摘录,是为“天道语录”;后四屏为家训家规格言,是为“人道语录”。

    但我们的阐述重点,是“人道语录”部分,即用以教导世人为人处世或修身律己的家训家规类思想文本。这类内容在字板中共有四则,来源出处各不相同。笔者分而述之。

    2

    “天人之道”系列字板第一则“人道语录”,内容是这样的:“正人先正己,治家如治国;先当重祖宗,慎勿慢亲族。竭力事父母,小心敬伯叔;长幼必有序,夫妇在和睦。度量放宽洪,见识休局促。”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全文通俗易懂,阐述了君子处世最基本的正己之道,强调:要敬重祖宗,不要慢待亲人;要尽力孝顺父母,对叔伯亲人亦要敬重;长幼有序,夫妻和睦;关键要宽宏大量,切忌见识狭隘。

    这则“人道语录”,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流传甚广,算是修身哲理中的名篇,世人给它取名为《修身常吟》,又称《正己治家歌》。字板中的文本,跟历史流传的版本略有出入,个别字词有改动。

    但该语录有名归有名,它的来源出处却不甚明了;原创者是谁,也基本没有定论。后来有一个说法认为,它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与书画家陈继儒(又称陈眉公)。

    陈继儒画像

    历史上陈继儒编著了一本名为《小窗幽记》的处世格言集,跟同为明代的思想家洪应明编著的《菜根谭》齐名,被称为处世奇书。但在陈继儒遗留下来的《小窗幽记》版本中,并无“修身常吟”这个篇章。

    据史家考证,陈继儒遗留的《小窗幽记》版本是有缺失的。缺失的内容中,是否含有“修身常吟”篇,已难以考证。不管怎样,或许是陈继儒的名气实在太大,有人就把“正己治家歌”归入了他的作品之列。

    但说一千道一万,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本来就不是原创,就像洪应明的《菜根谭》一样,它们都是古代民间处世思想的集合,来源十分广泛。因此,即便史家的推论正确,陈继儒也只能算是“正己治家歌”的编著者或记录者,而不是原创者。

    字板中第二则“人道语录”如下:“欲寡精神爽, 思多气血衰。少杯不乱性, 忍气免伤财。贵是勤中得,富从俭里来。温柔终益己, 强暴必招灾。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此则语录同样是历史上流传甚广的修身格言。字板中的文本,跟历史流传版本,遣词造句亦略有出入。文本劝说世人:

    要节欲,思虑不宜过甚,不贪杯,不要动怒;勤奋之人才有贵气,节俭积累财富;性情温和最终受益的是自己,脾气暴烈迟早会招来灾祸;与人相处要正直善良,口中刁蛮、挑拨离间的人,必是祸根。

    该语录文本的来源出处是《文昌帝君百字铭》,别无署名。

    众所周知,文昌帝君是历史上民间和道教中人信奉的禄位之神,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因此,《百字铭》的原创者必然另有其人,——但到底是谁呢?迄今并没有定论。

    有说法认为,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修身格言,但查无实据;又有说法以为,其来源于明清时期的奇书《增广贤文》;更有不靠谱的说法认为,这是清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的诗作。

    后一种说法,当然是无稽之谈了,陆润庠作为书法家抄录过《百字铭》存世是不假,但这则格言的流传,远远早于陆润庠所处的时代。

    依笔者之见,这则“人道语录”确实精辟,世人只要诚心吸收之,以为自省,这就够了;大可不必纠结于它的原创者之争论。

    3

    字板第三则“人道语录”为:“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做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这则处世格言对人的言行举止做了详细的规范,大意是:

    说话要忠而有信,行为有所敬畏;饮食要节制,写字作画要端正;容貌端庄,衣着整洁;走路或在居室都要方正而安静。做事要有谋划,说话要配合行动。

    这则格言是著名的中华历史家规之一,它的出处是山西王家大院家训家规。王家大院地处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千百年来赫赫有名,如今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及影视拍摄基地。

    山西王家大院

    王氏家族自元代皇庆年间在此地开基以来,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都是世所罕见的名门望族,也出过很多了不起的人物,经商的、读书的、做官的、做学问的等等,应有尽有,名头响彻朝野。

    一个家族得以如此兴旺,必然有着深层的内在原因,家风文化就是最重要的一根纽带。以至于几百年之后,王家大院的家训家规被广泛弘扬,被认为适用于世人。

    本文论述的字板,本身就是明清时期的遗留物,能在同时期的字板中看见来自于王家大院的家训家规语录,足可见当时的山西王家大院名头多么响亮,影响何其深远。

    字板第四则“人道语录”是:“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惠慎勿念,受施恩切莫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这是一则相当了不起的格言,它的出处,远在东汉时期,原创者崔瑗是一个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实际上他所在的崔氏家族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都有很高的声誉。

    更令人吃惊的是,崔瑗原创的这则格言,题目就叫《座右铭》。

    看到这里,相信读者朋友跟笔者一样,会生出恍然大悟之感。没错,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这一说法就是来自于崔瑗,他发明了座右铭这种格言式的文本称谓。

    题外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崔瑗原创的这则格言的大意,翻译过来就是:

    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不要自夸长处。对别人有恩惠不要念念不忘,接受了他人的恩惠则不可忘记。

    世间的虚名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就好了。隐藏内心想法,权衡一下是不是合乎仁义,然后再行动。这样,别人有非议又何妨?追求声名要符合实际,大智若愚是圣人之道。

    毋庸置疑,这是一则儒家君子的处世典范之作,在它之后的千百年间,诸多儒家处世文本都有着它的影子。譬如不妄议他人、不忘他人恩惠、不图虚名、仁义为本、大智若愚等等,都是后世儒家思想中很经典的原则。

    4

    接下来我们来简略谈一谈“天人之道”文化字板中寓意“天道”的四首唐诗,全文摘录如下(字板中有缺省),以供读者赏析:

    明月照高楼

    唐·黄滔

    月满长空朗,楼侵碧落横。

    波文流藻井,桂魄拂雕楹。

    深鉴罗纨薄,寒搜户牖清。

    冰铺梁燕噤,霜覆瓦松倾。

    卓午收全影,斜悬转半明。

    佳人当此夕,多少别离情。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璧池望秋月

    唐·张子容

    凉夜窥清沼,池空水月秋。

    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蟾影摇轻浪,菱花渡浅流。

    漏移光渐洁,云敛色偏浮。

    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

    能持千里意,来照楚乡愁。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日暖万年枝

    唐·郭求

    旭日升溟海,芳枝散曙烟。

    温仁临树久,煦妪在条偏。

    阳德符君惠,嘉名表圣年。

    若承恩渥厚,常属栋梁贤。

    生植虽依地,光华只信天。

    不才堪仄陋,徒望向荣先。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山出云

    唐·李绅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

    萦峰开石秀,吐叶间松春。

    林静翻空少,山明度岭频。

    回崖时掩鹤,幽涧或随人。

    姑射朝凝雪,阳台晚伴神。

    悠悠九霄上,应坐玉京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参照字板可见,前四块字板,每一屏均独立摘抄以上唐诗一首,但均缺省了诗句最后一行。诗中分别通过明月、秋月、暖日、树枝、山中的云等,隐喻了为人处世的伦理之情、品行、品性等。这跟另外四屏字板载述“人道语录”是相对应的。

    这里的四首唐诗,语境优美,只是个别字句略显拗口,不易通读。或许,这正是它们不为世人所熟知的缘故吧。受此影响,四位诗人之名,对大众而言,亦显生疏。

    唐诗之美,意在想象。且留待读者自行品读赏析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有道,人有情,看得明白,活得自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io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