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父亲来接儿子上学,告诉我他患了疝气。医生同学上午领着父亲办理了住院,下午父亲就住上院了,周四做手术。
如此来,全家人的生活节奏打乱了。儿子上学没人接送了,大侄子上学也没人接送了,父亲做手术需要人陪床,吃饭还是个问题。于是接下来的这一个周,我成成了儿子的专职司机了。
好在父亲的病不是什么大事,但父亲住院这件事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社会支持力量的重要性。这几年,儿子上学,一直是父亲接送,每天大约得两—三个小时,没有了父亲的支持,儿子何去何从,还是个未知数,我的生活将是怎样的状态,也不敢想象。
中午一名求助者紧急联系,这次,我没有跟以前一样那么严肃,就跟聊天一样,这个过程我就有了空白去体会她的那种不容易,并且及时把我的感受反馈给她,及时挖掘她身上的资源,比如家族传承下来的东西,比如她身上的正能量,这些都是我发自肺腑的感受,我自己没有累的感觉,时间也过得很快。
结束后,她发了一个朋友圈,表示今天咨询后心情舒畅。看了她的感悟,我也感觉心情舒畅。
最近读《心理治疗中的依恋》,收获颇多,根据不同种类的依恋类型,咨询师怎样跟对方沟通,咨询师自己的依恋风格怎样跟对方互动,怎样的方式对求助者是最好的,这些在书中都有很清晰的交代。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跟对方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寻求对方的反馈。
写到这儿,突然想到了今下午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的课程时,我对于这个疗法又有了深刻的体会。很多时候,在我们的引导下,求助者会意识到自己的核心思维是什么,也能够知道自己的核心思维跟童年父母的养育有关,当对方说到这儿的时候,咨询师往往就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了,好像卡壳了一般,下午的学习,加上读的《依恋》的书,让我意识到,对方把自己的核心思维与童年经历相结合的时候,并不是终点,恰恰是我们跟对方沟通的起点。我们可以跟对方探讨对于这种发现的感受,跟对方反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然后把这种感受和体会与现在的事情联系起来,从来更深刻理解这些不良认知对自己的影响。
这就是促进求助者领悟的过程,需要咨询师利用求助者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沟通。当然之前对于认知疗法基本知识的铺垫也必不可少。
P andM 记录表:
M:1今天学了两个半视频,没有浪费时间
2晚上和儿子弹琴40分钟
3 坚持了读书
P:学生的考试及时进行,没有耽误小组的工作。
早上跟父亲互动的很好,父亲帮我把羊粪扎紧口袋,我和父亲最终决定找到了很好的位置让羊粪发酵。今天是第一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