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起过,万历至天启年间,明宫发生了三宗大案,是为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其中两件发生在明光宗朱常洛身上,一件发生在明熹宗朱由校身上。
红丸案前文提到过了,在此不赘述。此处详说梃击案和移宫案。
梃,字面意思是木棍。梃击就是用木棍打人,用木棍打人估计也不会造成什么重伤,然而后面加上个“案”字就有点耐人寻味了。为什么呢?容我慢慢道来。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中,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什么意思呢?
如果正宫皇后有子嗣,那么就立皇后生的嫡长子为太子;如果皇后没有生儿子,就以年长者为太子。虽然明朝前几代皇帝确实有不遵循这一规律的,然而这并不代表明朝已经忘了这套祖制。
巧的是明神宗万历在位期间,由于王皇后无子,于是众臣就主张立王恭妃(后封)的儿子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洛,万历十年生,其母系宫女。皇三子朱常洵,万历十四年生,系神宗宠妃郑贵妃之子。
万历十分宠幸郑贵妃,不喜欢王氏,因此拒绝认朱常洛为自己的儿子,甚至不让他上学。直到十岁,朱常洛还大字不识一个。堂堂一国之君的儿子,到十岁居然还是个文盲,说出去也挺丢人的。
明神宗万历朱翊钧是个很好面儿的人,架不住朝臣天天在耳边说:“您瞧,黎民百姓家的孩子,十岁尚且已经开始读私塾了,何况帝王家呢?难不成您要让黎民百姓们笑话您不成吗?……”
“哼!借他们几个胆,谁敢笑话我?”朱翊钧几乎咆哮了起来。
虽然嘴上这么说,明神宗万历还是觉得群臣说的有点儿道理。于是为了帝王家的面子,他豁出去了,想了个自认为完美的方案,本以为群臣会屈从于他的权势,谁成想,方案一出,就受到了群臣激烈的反对。
你们肯定开始好奇了,万历想了个怎么样完美的方案呢?自认为完美却被群臣反对呢?容我细细道来。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神宗诏示大学士王锡爵,想把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三王并封),待日后在三人中选出有才能的立为储君。能混到大学士的王锡爵是何等的聪明啊!万历的小把戏岂能瞒过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