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回顾,自己的满意度打分(说明为什么),还可以包括本周的计划完成情况,四象限时间管理分析,本周做得好的和需要改善的。
本周满意度8分。
最近快一个多月了不再刻意去让自己做什么,而是只是把手头简单的事安排好做好反而让自己更加安静下来,计划九月份孩子开学后找个时间去内观。本周还是每天按部就班的过日子,生活不再像以前非要有波澜,非要自己要去做这做那对抗那个内心的焦躁和恐惧,只是每天做做家务,陪孩子打打球,最近提醒孩子写作业和复习的频率都降了很多了,唯一感觉体重在增加,看看自己的每天安排,确实少了身体健康的项目,下周开始计划把健康和成长调整一下,增加一些体育活动和教练内容,忽然感觉生活有个目标就是把手里每件小事尽心尽力做好。这样会让自己更加热爱生活。
二、成长感悟,从生活和共修中得到的启发,包括生活感悟、读书学习和群里共修收获以及小组互动和灵魂伴侣互相支持的收获。
感受到临在和自己要什么或者使命愿景的关系。当我们活在模式里面,面对任何人的对话都是关于自己模式的,都是自动化无觉知的在发生。就不可能知道自己为何而来,要去哪里。当自己临在,就会很清晰的知道自己为何在这里,要去哪里,就会守住自己的初心,不会轻易被带走。基于此才会对于当下的发生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选择,做与不做都发自内心,就不会带有期待。有种万物一理的感受,你能把手头的小事做好,你也能做好这世间万事。关键是你的心。
三、自我觉察,包括本周发生的对自己有触动的事件和自己的觉察(可以是几件事)。可以针对其中重要的事件用觉察日记方式单独写觉察。
和孩子在一起玩一个奶酪大盗的游戏,属于那种线下棋牌类的游戏,类似于杀人游戏,需要每个人为自己的角色做辩护,根据这些真假证据做梳理从而找到真正的坏人。游戏中有好多发现和感受。发现1:每次角色变换都会引起内在的不同的情绪,外在的所有表现都会被内在的这些情绪影响从而影响自己正常的角色辩护发言,被别人很快找出漏洞。其实每次的内心的这些情绪波澜都和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有关。比如我害怕失败会被惩罚,我就很紧张焦虑恐惧,说话就会容易去盖,为自己开脱,反而更容易得暴露自己。发现2:在游戏里为自己负责是一个开始。做错了可以心甘情愿被惩罚,也是承担责任的开始。逃避有很多种方式,如果坦然接受失败并承担责任反而会让自己更加有力量,并没有头脑想的那样被嘲讽和无价值。20个俯卧撑换来的感受。发现3:只要你积极主动,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游戏属于人越多角色越多越复杂,越增加难度越好玩的一类,需要五个人以上才好玩。开始一个人担任两个角色,后来有个发现是把固定角色旁白用手机录下来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角色,使得游戏更加精彩好玩。感觉只要积极主动的为团队出谋划策,总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现4:小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找到真相。而且思路逻辑很清晰,善于从更多的方面去发掘证据。成人在游戏里更容易头脑混乱被蒙蔽,真是年龄越大障碍越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