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The Questions You're Asking
建立优势的阻碍
阻碍:自己的不情愿
很多人花大量时间改进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花时间去钻研自己的优势。调查表明日本和中国最不注重优势。但是很奇怪的是,普遍的老人们比较注重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弱点,可能他们已经意识到弱点是填补不完的。不关注优势而是弱点的原因可能是三个害怕:弱点、失败、真实的自己。
我发现害怕失败是我之所以是如今这个样子的原因,也是我做很多决定的原因。最近我帮一个朋友分析他的一些选择,发现我们都是害怕自己付出努力却仍旧失败所以迟迟未敢做出选择。付出努力仍旧失败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否定了自我,肯定了自己的无能和脆弱。比起没有想好没有做好准备的失败,自己的无能最让人难以接受,有时候甚至会否定你的意义。书中提到失败不是一样的,有些失败的原因只要跟真实的自己没关系就可以接受(When the cause of the failure seems to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who we really are, we can accept it.)。
我对自己的分析,不论是读书还是工作,都是靠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出个七分力就达成了目标,所以一直以来的借口就是自己还挺有能力的,只是自己没有特别努力,一旦自己努力了肯定会更好。这两年来,目睹了一些十分努力的同事,渐渐发现,虽然我保持了学习却没有变得更优秀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付出十分的努力,看书只是泛泛看,听课只是随意听,自觉自己了理解了六七分就行了,靠着理解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自我满足,并没有探究背后逻辑和底层原因,更是缺乏有意识的积累和整理(收藏了一堆东西却没有去吸收)。另一方面,这两年慢慢越来越焦虑,工作上的成就感几乎没有,职业前景渺茫,转行没有目标,我觉得自己需要花点时间沉淀下来,积累一些东西。最终,最近我做出辞职读研的决定。一是有目标地逼自己努力一段时光,二是一段时间的学习也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不做这个决定很有可能今年我就又原地踏步了。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做,担忧没有收入进项,担忧考研失败的结果,担忧自己会不会在后期被压力压垮等等。和好几个朋友讨论了一番,最后促使我做出决定的还是我上面的分析。考研是为了让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沉淀一段时间好好学习,只要有这一段努力的时光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应该为自己自豪,挑战了自己的弱点。既然明白自己害怕失败,就更应该拥抱失败,害怕犯错就要学会拥抱错误,自己从来没有经受过太大的失败和挫折,也许可以试试,或许我会发现自己其实能承担得起比我想的更多的东西,更可况结果也未必就是失败。考虑了最差的结果就是受压力折磨,没有考上,我就问自己是否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仔细想了想,这样的结果也不坏,我还是可以靠着自己的经验找到一份工作,而且是去在离家近一点的有朋友在的上海找工作,不像现在孤身一人在北京漂着。总结就是,不要害怕失败,想想失败的结果,最糟糕的结果就是没有得偿所愿,但是自己还是有收获(学到一点东西,探索了自己的可能性),还是可以振作起来继续向前走,人生并不会就此毫无希望,想到这里也就不那么害怕了。
有一个TED演讲《我从“被拒100天”学到的》,演讲者讲了自己100天对于被拒治疗法的实践和自己的收获。而最近我喜欢的一个公众号作者也开始收集拒绝的实验,我自己觉得很有意思但是没有去自己实践,不过我觉得这些其实在潜意识里影响着我,让我觉得失败没有那么可怕。
本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法则是,不要害怕失败,拥抱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应用到下一次的行动中。行动,学习,优化,行动,学习,优化。
这里再分析一下自己前面说到的小聪明,来源于自己喜欢什么都知道一点,我之前觉得这点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我虽然不是一个很深刻的思考者,但却喜欢看和了解各种我不知道的观点和事实,我喜欢知道的过程,会从中得到很多满足感,而跟人聊天总会跟人一种我知道很多的印象,虽然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其实只知道皮毛,并不是真的理解。不过慢慢地我认识到看得多但自己其实也没学到啥,长进有限,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好的毛病。但是我最近的一点感受是,这其实也是一个小优点,在我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看的东西多了其实有时候在潜意识里影响了我。要平衡浅薄和指导作用,我需要做一个改变,就是要探索这些知识背后的现实意义,把了解的东西具象化,其实也就是做出行动,去实践去经历,将其变为自己的经验,这样了解的东西才能为我所用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浅薄。
这点是最近渐渐具体的一个想法,在做优势测验的时候更明显了。在做题的时候我反思了一下,很多词语我根本不能对应到现实中,因为我对自己的了解不像自己以为的的那样深刻,我的经验太少,实践太少,失败太少。从测试中我看到:
我喜欢了解几乎从不刨根问底,我很少思考过去和未来,我有竞争心态却因为害怕让自己佛系,我容易感动却也自认为理智,我是怎么对待周围的人的?了解别人的个性吗?能够像自己认为的那样接受各种类型的人吗?我对生活没有主动性,很多时候跟着感觉走。可以明确的是,我的价值观一直在变化。行动前总是迟疑和犹豫,迟迟做不了准备行动。我不习惯表扬别人,也不习惯接收表扬。我很少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去行动。我看不见大趋势和很多背后影响因素。
我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爱的能力。我认为自己脚踏实地却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没有人明确表示不喜欢我。以前喜欢思想有哲理的人,现在喜欢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没有分析过自己怎么解决问题。我没有思考过生活应该怎么样。我不是很整洁(父母太整洁了,自己反而不那样),有一点点固执。与别人分享我会思考的更清楚。自己做的计划从来很少实现,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勉强完成一半计划都不错了。我不排斥边缘人,但是仔细挑选自己的朋友。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很少分析,可能是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不够多。不知道自己是通过克服弱点还是发挥优点来进步的。我不喜欢情绪太激烈的人,让我觉得害怕。自己很少作出决策,不清楚自己是根据感觉还是理智。完美主义导致半途而废。不喜欢谎言,喜欢严谨,没有那么在意隐私, 没有能够做到特别言必行行必果,没有经历过太多压力,责任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我其实喜欢做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会使得自己觉得自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一件事情,我开头做的还可以,慢慢就维持不下去,趋于平庸。倾向于理解他人的想法,再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为何要关注自己的优势
首先,关注优势能够帮助复刻成功时刻,有意识的去做成一件事,而不是无意识的成功完成一件事情。
其次,表现的还可以的人和近乎完美的人之间的区别很小。从中等表现到卓越表现可能就需要你强调另一个你忽视的优势或者加深某一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了。书中举例,你可能有输入的优势,但是并没有整理复习看过的东西,一旦你有意识的整理自己看的东西,定期复习,你可能会更加深刻和有创造力。
优势顺序的意义
首先,优势的差别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大。其次,测试结果的优势只是强调你的主导优势(本能出现)而不是在具体情况下你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优势(刺激出现)。
怎样设法应对弱点
书中给出弱点的定义是:阻碍卓越表现的任何事物。词典中给出的定义:一个不够娴熟/精通的领域。但是很多事情我们都不够娴熟,不精通,但跟我们要做的事情无关,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书中举例:不会策略性思考并不是一个弱点,只是一个非天赋,一种缺乏而已,可以忽略。在一种情况下这种非天赋才会变为弱点:你的角色需要你应用你的非天赋。不擅长沟通在你是一个研究书记官的时候不重要,但是当你成为审判律师的时候就是弱点。
遇到弱点怎么处理呢?先辨别是技能弱点,知识弱点还是天赋弱点。前两者都可以通过学习练习改善,但如果习得了相关技能或知识表现还是不行,那就是天赋弱点。怎样设法应对一个天赋弱点呢?书中提供了五个独创的策略。
1. 努力使弱点变更好一点。
2.设计一个支持系统。
3.使用一个优势去掩盖弱点。
4.找到一个伙伴。
5.不干了,不去应对弱点了。
优势和职业
职业选择在于自己的内心或者一些外在的原因,和测出来的优势无关,从事什么领域还需要自己去探索,但是有的优势可能在某些领域更常见。不过即便是同一个角色的人的优势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是企业家,有的企业家成功靠的是理念和对未来的观察,拉到投资人,雇有能力的人去执行和管理。而有的企业家则是把策略问题交给别的人,自己专注于执行运行方面。总结也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充分利用发挥自己的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