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臣服"这个单词是在多年前读张德芬老师的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内,当时我20多岁。
后续陆续看了《心想事成的秘密》,《零极限》,《活出全新的自己》,《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等关于身心成长的书籍。有用吗?我只能说抚慰了当时的一些感受,但是,仅此而已。受用期好像仅限于读书的那一瞬间。后面该抑郁,该暴躁,该生气,好像一个都没有落下。
人们常说,读了很多书,听懂了很多道理,但是我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有一部动画片叫《玛丽和马克思》,里面有句话对我印象深刻:“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马克思很怕去孤岛上,因为他最怕的就是和讨厌的自己呆在一起,所以除了他自己,他愿意带上任何人去那座孤岛)。
时间在流逝,但人也许并未改变。有些自己讨厌的那一部分性格,并不是那么容易就离你远去。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慢慢寻找解决之道。
身心灵的书看得越多,人越迷茫。道理永远都只是道理,仅此而已。
1.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这是一句传诵至今的张德芬语录金句。每当有人抑郁,困惑,痛苦,周边的朋友(特别是同样喜欢追求灵性成长的女性朋友)就会拿出这句话来安慰彼此。”我懂,我明白,可是就是无感,我就是做不到怎么个没有别人法,周边全是人,还有我不喜欢的自己。。“
2. “你要学会观察自己,把自己抽离出来,想象自己成为被观察者” 这是一句克里希那穆的语录。曾经有一年的时间,我超喜欢看克的书,《智慧的觉醒》,《爱与寂寞》,《唤醒能量》等等,我不断训练自己成为自己的观察者,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无奈,越观察,越觉得自己的不可理喻和孤独。
3. “原生家庭的创伤造就了现在的你。”这给了无数个讨厌自己的人一个完美的借口和理由了。父母的不关爱导致了我的不安全,极其缺爱的我导致了我对爱的匮乏等等,于是将一切不如意,一切痛苦可以推给年迈的父母了,我没有办法改变,因为我无从选择。
努力想改变的我们,一方面变得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感受,从而越来越自我。一方面也被社会的规则撞得头破血流,疲惫不堪。我们不断在喜欢自己和讨厌自己中间徘徊不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文茜大姐大》访谈节目中听到了这样一段话:
“丢掉你身上所有的知识,信任宇宙带给你的一切安排”。很佛系的一句话,却出自于一位科学家口中。杨定一,21岁获得洛克菲勒和康奈尔大学生化医学双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兼任教授,同时担任台湾长庚生物科技、美国Inteplast Group董事长。很难想象拥有如此头衔的医学博士竟然是一个彻底的宿命论者。
继续挖掘,继续聆听。博士说:
1. “人唯一的自由其实是选择心境认知的自由,臣服就是让我们肯定这个生命不会犯错,肯定宇宙绝对不会犯错,肯定眼前所看到的,全部都是刚刚好。痛心,悲伤或者不好的消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这时候还会肯定这堂功课刚刚好,是我必须要经历的,这就是臣服。臣服了,就回到瞬间了,自然就活在瞬间了。选择每一个瞬间不去反弹,这就是所谓的”活在当下".
2."人间其实没有绝对的快乐,所有的失落,灾难,损失都是仅为人心的产物。”所有的不可知是远远大于我们的可知,生命本身都是奇迹,它不知道是由多少层面组合的,而我们认为眼前看到的就是唯一的可能,这是最可惜的。
3.放过自己。感情极端起伏,是因为我们把这一瞬间当作自己的全部。不要去跟「我」抵抗,最多只是通过「我」去臣服,去接受一切。
一个新的概念进来了,欢喜。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我慢慢学会“臣服”这个单词,也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当我困惑的时候,第一时间没有去抵抗,但是接下来的时间,我总会在其他的场合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它有时候是一部电影台词,有时候是一本书的片段,有时候是一个朋友的言语,妙不可言的感觉。
身边有不少宗教信仰的朋友,特别是基督教的朋友。以前很奇怪,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特殊的能量,不急不燥,遇到再大的问题都感觉很淡定,他们总和我说这个是宝藏。上帝会帮助他们解决一切问题和烦恼。他们相信,而且确信不疑。
现在我明白了,这就叫做“臣服”。 无论你是臣服于一个具体的神,还是无形的宇宙。正如刘嘉玲面对媒体曾经说过的一段话“问题来了,接受它,面对它,解决它,放下它。” 你看,什么是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