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问题:“如果教一个小孩子要节约粮食,你会怎么跟Ta说呢?”
<问题说明>
问小伙伴一个问题,你觉得教孩子容易,还是教大人容易呢?
磁石听见下面一片讨论声。
有的人说教小孩子容易,因为小孩子是一张白纸;
有的人说教大人容易,因为大人的理解能力强;
有的人说教小孩教大人都不容易,因为但凡是“人”都有自己的主见,都不好教。
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怎么看呢?
鹤老师是从这个角度来教孩子的,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下?
磁石看如何教小孩子
磁石的观点是,小孩子和大人都不好教。因为都是人,不是机器人,既然是人,都有“人性”。“人性”就是很容坚持自己的观点,很难听进去别人的观点。
想起有句俗语,世界上最难的事有两件,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如果不从人性入手,教小孩子和教大人一样难,如果从人性入手,对症下药,教小孩子和教大人一样容易。
鹤老师的角度更多是从经济学来解决这个问题,用一个关键词就是“利益相关”。
把农民伯伯的辛苦换成爸爸妈妈的辛苦是利益相关,农民伯伯不熟,但爸爸妈妈是亲爸亲妈啊!
浪费的饭粒是跟孩子没啥关系,但小汽车可是跟他息息相关啊!
不过磁石认为仅仅从“经济人”的角度考量还是不足够的,毕竟钱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当然鹤老师的观点是经济 有效论)。人既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这“社会人”的意思是,会考量除了钱之外的因素。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从更大的一个视角来认识自己的身份的话,那么孩子自然会有不一样的决定。如果孩子只认为他是这个小家庭里的孩子,那么考虑自然只是跟着小家庭相关的事;如果孩子认为是社区里的一份子,那么就会考虑跟这个社区相关的事,而不是把绿地当成没人管的荒地一样随意使用;如果孩子认为他是中国的公民,那么就会考虑跟这个国家相关的事,农民伯伯就是同一个国家的另外一位公民。
只不过有的时候,这些身份被说的太多,但做的太假,被人厌恶和抵触。不过回归其本质,确实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