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影视作品都是根据小说而改编,从四大名著,到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人的武侠小说,再到一些文学大家的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还有如天蚕土豆写的《斗破苍穹》,如唐家三少写的《斗罗大陆》等这些热门网络小说。
相对于影视作品,我更喜欢看小说,因为我觉得小说相对更有趣味,影视作品不能完全把小说丰富情节体现出来,还有就是小说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前几年拍的两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原来你还在这里》,是根据我很喜欢的作家辛夷坞的作品改编的,在出这两部电影之前,我很早就看过这两部小说了,电影出来之后,我看了一点就没看下去了,因为我感觉电影里面的郑微和林静的形象不是我心里想象的郑微和林静的形象,电影里面的苏韵锦和程铮不是我心中的形象。还有《斗破苍穹》和《斗罗大陆》是学生时代经常躲在被子里看的小说,但被制作成影视作品后,感觉就找不到我心中的萧炎和唐三。也许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像这种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总会招致各种诟病,因为影视作品将小说具象化之后,并不能表现出每一个人心里的小说形象。
86版西游记是很经典的一部影视作品,在中国影视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记得小时候也很喜欢看,每年各大电视台都会播放,我爷爷对西游记那是百看不厌,前几天我又看见爷爷再看,我无聊之余就用手机翻看西游记原著,和影视剧进行对比,就发现了很多有有意思的地方。有很多东西影视剧是没有体现出来的。
猪八戒原著是个野猪形象,但在影视剧中却是个白白胖胖的猪头,一副憨厚可爱的形象。(出自第十九回行者道:“师父,那妖不是凡间的邪祟,也不是山间的怪兽。他本是天蓬元帅临凡,只因错投了胎,嘴脸像一个野猪模样,其实性灵尚存。 )
猪八戒和沙僧都是个吃人的妖怪。影视剧中猪八戒形象憨傻可爱,沙僧形象忠厚老实完全和吃人的妖怪联系不起来(原著中猪八戒曾对孙悟空说:上天贬我降凡尘,下世尽我作罪孽。石洞心邪曾吃人,高庄情喜婚姻结。沙僧曾对猪八戒说:饱时困卧此山中,饿去翻波寻食饷。樵子逢吾命不存,渔翁见我身皆丧。来来往往吃人多,翻翻复复伤生瘴。)
法力无边的文殊菩萨被几个凡人捆了浸了三日,要靠六甲金身搭救才得以脱身。(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还有孙悟空玉皇大帝并没吓得躲在桌子底下,沙僧的武器其实是一个棍子。妖怪们为什么都要吃唐僧,究竟谁告诉他们吃唐僧肉可以长生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所向披靡,为什么取经路上屡次受挫。这些看似乎矛盾的地方是否是作者埋下的伏笔?......
这些值得推敲的情节还有很多,也许这正是小说相对于影视作品更有意思的地方,小说给人的想象空间是无限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