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哈哈,没想到吧朋友们!是的,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连载的随笔《年记》时隔半年多终于再次更新了(可能也许大概真的是没什么人看罢)。Anyway,日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奇妙而凌乱。今天是传说中的感恩节,然而我还是既没有吃火鸡也没有吃饺子!但是节日的神奇之处在于就在我即将把这一天掀过去的时候,突然莫名其妙的想记录一些东西。
细想起来,有些事情已经过去一年了,有些事情甚至已经过去两年了。自己的状态呢,是好是坏,但对外一般一律都说好。相比于一年前,确实改善了很多,也不知道一年之前在学校邂逅的那个奇葩咨询师有没有被fire,讲道理如果没有他,我还是可以正常度过那个学期的。最近这段时间压力也确实不小,老板对文章的push,期末对工作进度的考察,对即将求职的准备,穿插着各种出差以及杂七杂八的一堆琐事。自然而然的就会很压抑焦虑,每天在漫漫的踌躇中消磨精力和时间,回过头来才发现什么都没有去尝试、去执行,陷入思维泥淖的可怕!一个好朋友最近告诉我“谋定而后动现在并不work”,仔细想想这几个字概括的也是精辟。我从来没意识到“谋定而后动”竟然一直是我潜意识里的指导思想。很夸张但是真实的一个例子是,在我学前班的时候还是班里一个班干部,课间经常有同学打打闹闹发生冲突,这时候就有人找到我去劝阻,而我第一时间却是回到教室的座位上,拿出纸笔整理出劝阻的各种方案和可能,甚至还构思一个机器可以自动制止这些争端。然后当我再起身的时候已经上课了。。。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在寻求最优解来处理各种问题,也就是说所谓“谋定而后动”就是在寻求一个理想方案可以以最低的风险来获得最高的收益,这似乎也是典型的理科生的思维方式。另一个最近的例子是,寒假在家偷闲无聊,有朋友推荐我玩一玩旅行的青蛙,很多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游戏那时候是没有汉化的,全日文界面。作为一个游戏来说,玩家逐渐会根据各种场景、图像和操作反应来逐渐了解这个游戏然后玩下去,但是由于语言的问题不可避免的会错过很多细节。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是非常不爽的,尤其是对于这种养成型游戏,在开始没有了解所有的细节和设置,之后很有可能收获的就不是一个最优的“蛙”,于是我的选择是……开始学日语。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在我看来这种典型的理科思维映射出了人的性格特点,就是贪婪。低风险高收益,对应的不就是低投入高回报吗?额,这里稍微有些过头,所以澄清一下贪婪也不是那么贬义的词,我的一个老师曾经说过“人类是勤劳的,为偷懒而奋斗”,其实是一个道理,比如之前的科学家、发明家们创造的电话、洗衣机、汽车等等,这些成果的motivation却也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少动动手动动腿。所以这么看我们为了获得低风险高收益而去学习、思考得到一个最优解也理所当然。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却有些极端甚至反噬了。人都是在发展的(或者说是贪婪的),也许开始只是为了投入1块钱获得100块的收益,但是当拿到100块之后想的又是怎样获得10000的收益。数学好的朋友应该算出来这其中的收益比例并没有变化,但是这其中面对处理事情的复杂度和承受的压力风险都是指数增加了。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理解我“你都发了这些文章了,毕业都没问题了,还整天郁闷个P”。我也是想了好久才意识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就像一个老话说的“知足常乐”。其实我想要的也就是那100,和这种境遇下对应的自由和安逸。从1到100的收获,已经是我足够幸运了,也许还会继续尝试争取更多的收获,但如果经历了各种曲折离奇跌落回到100的level,至少还有那么足够的幸运。数字绕来绕去就有些拗口,生活中真实的经历是,我从小也就是个极其普通的小孩,也就是有一点小聪明,不知道小学哪次考试得到的幸运之神的眷顾发挥超常,所以就觉得自己应该考好,以后考差了就会被别人喷。而且小学那种时候嘛,成绩好就是一切,小朋友会和你玩,老师会让你当班干部。在自己对自己莫须有的压力和一路的小幸运的护佑下一路走过了初中、高中。很难想象就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孩子之后会一路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中国科大,那时候我已经觉得自己足够幸运了,几乎没想过将来还要读博士的事情。所以自然就觉得靠着运气走过来的自己到了这里即使菜一些也没人会喷。果然,虽然在成绩和科研上菜的抠脚,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和我做朋友,对于当时还是那么普通的自己来说,这只能归结为有生以来最不可思议的幸运,就不一一致谢了,大家都懂得。
也许开始发生明显的影响和变化应该是保研到了北大,其实业内的人都清楚北大和科大在科研上没什么差距,所以我从来没觉得这是一种升级,只是万幸让我摆脱了合肥这个鬼地方,回家也更方便了。真正的影响在于遇到的老板,要求我们不仅要优秀,更要active。各种讨论,报告,论坛,会议都要积极参与,真的不知道到这样一个优秀的组里是好是坏。。。好的是收获很多的经历,一年下来各种出差,也培养了国内外各种人脉,但是却在这个圈子里越陷越深,似乎在一个闭合的域内social。一旦开始考虑去业界发展的时候才意识到结识的这类人脉资源少之又少。然而如果退回到起点想想,本来我也谁都不认识啊,虽然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多少也算有所回报。另一个有些令人费解的事就是研究的收获,也不知道算不算幸运,但确实给在带来各种荣誉的同时也来了更多的苦恼压力。周围的人都很奇怪,当你第一年发表了PRL之后,大家就觉得你确实NB,所以接下来还应该有更nb的文章,起码要保底每年一篇PRL。这种活在别人眼中的样子简直是bullshit!虽然看着之前不如自己的同学也都渐渐赶上甚至超过自己的感觉非常不爽,但是又不想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想有自己的生活。我就想着前几年不管是运气也好努力也好,能meet毕业的要求就好,剩下的就想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并不想被其它人比来比去甚至道德绑架,我之前根本没有想过要发NP这些文章,甚至现在这些东西带来的负面感受更甚于正面收益。可怕的是曾经这些东西真的让我误以为自己还有点nb,还有点科研的天赋,无形中平添了不少负担。不管别人能不能理解,我还是很不喜欢这样的结果,而且也不再去想发什么nb文章了,人总是贪婪的,而我现在就想回到当初100的日子,也许我就是这么没有追求吧(希望不打脸)。现在呢,一路走来自己真的已经特别特别幸运了,尤其是还有这些好朋友。之前的事,感恩,感谢;以后的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本来想讲讲这半年来的所见所感,但是废话太多都夜深了,也算给自己下次更新留个噱头。以上所述涉及经历如有当事人雷同,请对号入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