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义帆
写在前面的话
《谁动了我的奶酪?》,英文名为《Who Moved My Cheese?》,是我网购的第一本图书,距今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最近重读了一遍,借着简书的平台,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他于上个世纪末(1998年)写下这本书,初衷是帮助自己应对一次痛苦的变化。在随后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这本书的巨大影响,书的销量也屡创新高,截止2009年——十年的时间里——全球销量已经突破了2600万册,以至于亚马逊网站将其评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图书”。
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那么斯宾塞为什么写下一本关于变化的书,同时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很多人都和曾经的作者一样:应对变化时自己是“痛苦”的。斯宾塞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简化成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目的便是让人们从故事中学到自己应当“如何认真对待变化的形势,及时作出调整,从而实现人生的一次质的飞跃”。简而言之,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对变化的绝妙方法。
《谁动了我的奶酪》分为三个部分:芝加哥的同学聚会、“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下午茶的讨论。仅仅用百余页的篇幅(核心的小故事更是只有60页左右)帮助读者完成了一次观念的提升,可谓大道至简。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中。
《谁动了我的奶酪》:拥抱变化,引领变革I 芝加哥的同学聚会 —— 一个引子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几位刚刚在芝加哥参加完同学聚会的高中同窗又聚到一个餐馆里共进午餐,分享彼此的故事。
他们当中有的已经是企业老总,有的是职业经理人,有的自由职业者,但谈及变化时,都表现出了相同的特点:害怕变化。
而后,迈克尔——故事的讲述者——分享了近年来的经历,称“这个故事改变了我看待变化的方式,使我不再认为变化意味着失去现有的一切,相反,变化意味着赢得未来”。
“它还告诉了我应该如何去应对变化。”
“后来,事情很快有了改观,不管是我的工作还是个人生活都印证了故事中的道理。”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公司里的一些同事,然后这个故事便一传十,十传百,结果更让人欣喜不已:公司的业绩有了很大好转。”
引起了听众的好奇心后,作为引子的第一部分便到此为止,正式进入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
《谁动了我的奶酪》:拥抱变化,引领变革II 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个小故事中有四个角色: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每个角色都有其鲜明的特点:
嗅嗅,善于观察环境的变化,判断前进的方向;
匆匆,善于及时行动,在嗅嗅的配合下勇当开路先锋;
哼哼,不愿意应对改变,难于做出行动;
唧唧,面对变化时起初不知所措,但过后会调整思维,主动探索新的“奶酪”。
01.
故事中,四个人物生活在一个迷宫里,他们每天早晨起床后就要穿上运动服和跑鞋,在迷宫中不停地奔跑,以期发现新的奶酪。
终于有一天,他们收获了胜利的果实——在奶酪C站发现了又多又新鲜的奶酪,足够让他们过一阵子衣食无忧的日子。
但奶酪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直到一个早晨,来到奶酪C站准备饱餐一顿的嗅嗅和匆匆发现奶酪已经不知所踪。
“头脑简单”的小老鼠们出于本能的反应,很快又配合着开始了新的探索:嗅嗅闻气味,匆匆向新的未知世界奔跑过去。
随后到达奶酪C站的是哼哼和唧唧——这两个小矮人自从有了充足的奶酪后每天都是慢慢悠悠地来到这里——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了,曾经装满了奶酪的地方如今已经是空空如也,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02.
面对新的变化,哼哼和唧唧“用尽一切恶毒的语言去咒骂那个拿走他们奶酪的黑心贼”,尽管此时两只小老鼠已经踏上了探索新奶酪的旅程。
他们不愿意承认“奶酪没有了”这个现实,幻想着自己所看到的是一个假象、奶酪就在C站的附近被藏了起来。几天过后,唧唧逐渐认清了这个现实,想像两只老鼠朋友那样去寻找新的奶酪。
但每次有行动的念头时,哼哼就会提醒他探索新世界的风险,恐惧几次熄灭了唧唧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谁动了我的奶酪》:拥抱变化,引领变革03.
日子一天天过去,没有得到能量补充的唧唧越来越受到饥饿的困扰。
渐渐地,他也发现了恐惧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每一天都在重复着焦虑、等待,但是事情却丝毫没有转机。看破了恐惧造成的假象,唧唧终于鼓足勇气,重新穿上运动服和跑鞋,憧憬着新的奶酪,开启了新的探索。
当然,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好几次,唧唧跑了很久都没有遇见奶酪,也有几次找到了奶酪,但是量很少。这时,恐惧感往往又会袭来,毕竟哼哼仍然留在C站抱怨着,这是个孤独的旅程。
但是,唧唧逐渐认识到,行动已经带来了变化,同时他也善于想象新奶酪的诱人画面,以此来激励自己。
在探索的过程中,唧唧常常有几分心得、感悟,他把心得刻写在墙上,既是激励自己,也为了指引未来或许能有所行动的哼哼。
这些“箴言”是这样说的:
1.如果不改变,你就会淘汰。
2.如果不再恐惧,你会做什么?
3.经常嗅一嗅奶酪,这样你才知道,它是否依旧新鲜。
4.朝着新的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新的奶酪。
5.当你克服了恐惧,就会感到轻松和自在。
6.想想自己正在享受奶酪,这样可以帮助你找到新的奶酪。
7.越快放弃旧的奶酪,就可以越早享受新的奶酪。
8.在迷宫中搜寻,总比停留在没有奶酪的地方更有保障。
9.抛弃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新的奶酪。
10.只要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并且享用新的奶酪,你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11.及早注意细微的变化,这会有助于你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变化。
在不断地感悟和行动中,唧唧逐渐成长起来。最终,他找到了新的奶酪站,嗅嗅和匆匆正会心地向他招手……
《谁动了我的奶酪》:拥抱变化,引领变革III 下午茶时的讨论
听完迈克尔的故事,同学们若有所思。短暂的午餐时光匆匆过去,大家约定在下午茶时接着聊聊自己的感悟。
读者们看到此处,可以先掩卷深思,想想自己的生活中的“奶酪”是不是还是新鲜的,之后再阅读这一部分,看看文中的讨论又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启发。
这段讨论,可以归纳为对4个问题的思考。
问题1.我是故事中的哪个角色?
是能够敏锐地嗅出变化的嗅嗅?及时行动的匆匆?放下恐惧的唧唧?还是终日抱怨的哼哼?
人性是复杂的,面对变化,我们往往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表现。起初,我们也会抗拒改变、难以接受现实;一段思考过后,我们也能迈开脚步,走向新的世界。
不同之处在于,哪一种思维是处于主导地位。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抱怨着新的变化怎样偷走了自己过去的美好生活,偶尔被动地作出一些调整;
有的人在一次次的打击过后逐渐醒悟过来,面对改变,自己的作出反应的时间越来越快;
也有人学会了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能够观察着环境的变化,当这种变化呈现出一种趋势时,他们认识到“旧奶酪”已经不再新鲜,主动去寻找新的奶酪。
思考一下近来的生活、工作,我们在其中是哪一种的角色?
问题2.面对变化时,我会感到恐惧吗?
如果没有读到这个故事,多数人的回答往往是否定的。更多的时候,恐惧埋藏在了心灵深处,表面上则伪装成了对于变化的反感、探索新世界时的慵懒、拖延。
因此,人们有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恐惧,而在焦虑、麻木中不断思考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但问题在于,变化是不断出现的,而且变化永远不会停止。正如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马克思也指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要做出改变,我们就要学会在一次次的变化中承认自己的恐惧,像唧唧一样学会自嘲,而后才能逐渐化被动为主动。
问题3.到底什么是“旧奶酪”?什么是“新奶酪”?
这对于每个人来说答案是不同的。
看上去,你的旧奶酪或许是一次失败的婚姻、是一个看不到升职机会的职业。这时我们就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什么让这个奶酪变得不新鲜?
思维影响话语,语言影响行动,行动产生结果。看似失败的婚姻、糟糕的工作更多的是自己行为的结果,如果我们逐本溯源,就会发现源头往往是自己的元认知产生了偏差。
或爱或憎,或积极或消极,两个最基本的思维让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问题4.我要在生活、工作中作出哪些改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本讲道理的书。然而,即使道理如此浅显易懂,如果我们不能遵照它来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仍旧是没有用处的。
我们可以学着像嗅嗅一样,保持对“奶酪”的观察和警惕。宏观市场的投资政策又有哪些出台?显示出了怎样的趋势?当前的客户群体是在逐渐扩大还是逐渐变小?
可以像唧唧一样,在探索新奶酪的同时不断地在脑海中想象它的样子,以此来激励自己。(视觉形象对意志的激发有很强的作用,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小狗钱钱》《思考致富》等书)
也可以像匆匆那样做一个行动派,勇敢地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结语
时间即将带我们步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技术变革、知识爆炸、国际形势,在一个变化速度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中,我们能做的并不是阻止变化的发生,而是改变自己对变化的看法。
正入文中迈克尔所说:
这个故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人们意识到,外面是存在“新奶酪”的,只要努力就能找到它们。
时常嗅一嗅自己的奶酪,主动抛弃旧奶酪,去探寻属于自己的新奶酪吧!
《谁动了我的奶酪》:拥抱变化,引领变革图书信息:《谁动了我的奶酪》. 中信出版社 . 2010年5月 第3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