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是中国正月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元宵节。大理白族对元宵节格外重视,正月十五当天往往要耍龙、舞狮,还组织"金花歌舞队"大闹元宵。
而大理凤仪镇的元宵更是热闹非凡,让人们充分领略云南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如今,大理的元宵节通常是白族、彝族、汉族一起欢度,不分彼此。"
在大理凤仪,每年的正月十五,既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也被当地人称作“小年”,更是大理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节——春醮会。难怪老百姓常说,要过了这一天,年才算真正意义上过完了。
春醮会俗称“隍坛”,接“帅老爷”,自明朝洪武帝朱元璋以来盛行,一直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它代表着凤仪地方的民俗民情,承载着凤仪人民祈求消灾免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清吉平安的美好愿望。“春醮会”期间,各族人民从四面八方涌来,一同庆春醮,闹元宵。
在欢快的会场,男女老少齐上阵,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五六岁的孩童,甚至吃奶的婴儿也在奶奶或妈妈背上手舞足蹈。踩高跷、耍杂技、看小调歌舞、买彩扎、吃素八碗……
比起以逛花灯、猜灯谜的形式来庆祝节日,大理凤仪的春醮会,更加丰富多彩。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节日当天,泊心家人们一早也能吃到厨房阿姐们煮好的热腾腾的汤圆。寓意阖家团圆美满。
生活需要仪式感,正月十五,让我们在新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欢聚泊心。吃团圆饭、闹元宵、赏月圆。良辰美景,共享团圆!
我在泊心等你,陪你度过每一刻珍贵的团圆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