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也告诉我,即使世上没人爱我,天上的神爱我,如同我是独一重要的”
——珍妮特·温特森《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当“原生家庭”成为当下被追逐的热点词,所有的问题是否均可溯源至此?
资深心理科普UP主王瑞带着新书《二次成长》,陪我们一起透过人格裂缝去窥探童年,重启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6219/9a90ed73444be4ea.jpg)
不,影响我们性格形成的基因并非一成不变,基因拥有开启与关闭的极致,因此我们也拥有改变基因的力量。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拥有主导自己发生改变,重塑人生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习得需要我们回到源头——“原生家庭”。
根据埃克里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在0-18岁逐渐形成,这个阶段恰好是我们与父母相处最紧密又无能力进行经济等方面实现自我独立的时期。回到“降生日”,从0-18岁成长的各个阶段去探索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内心缺失,找到自己的“碎片”,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二次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6219/599b83a97cb19301.jpg)
这是一本兼具易读性与专业性的心理书。王瑞通过系统化梳理人格成型各阶段,帮助我们从理论上、体验上去认知自我人格的类型及成因。带我们去解构内心深处的隐形创伤,抽丝剥茧式的对父母在孩子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青少年时期等五个阶段的影响进行分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6219/62a971492c092394.jpg)
同时这也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书中的图表与心理工具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可以随时随地拿出进行练习;通过反复练习、积极的心理暗示去应对心理惯性。放弃自我对抗行为,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去建立起一个安全的心灵成长空间,在更深层次方面去理解他伤、自伤的原因;放下愧疚感与无休无止的自我责罚、鞭挞,从低自尊高敏感中脱离出来。旧日已逝,既不可追,回到当下从修复内心的伤痕开始,放下对自己的戒备,走出自我孤立与否定,在一个共协网络之中找寻自己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