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美)凯文·亨克斯
翻译:方素珍
这是一本关于“依恋”的书,只不过讲的是儿童对物品的依恋。
这是一本关于父母、孩子沟通的书,阿文父母与阿文的沟通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这本书虽然是以小老鼠阿文作为主角,但生活场景却也常见,尤其是小毯子不离身的阿文,不就跟我们有些特别迷恋某样物品的孩子一样吗?我家弟弟也有一张特别迷恋的被单,没错,这本书正是为了他选的。
在给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孩子们很容易获得共鸣,我家弟弟甚至要把阿文换成他的名字:“这是李XX的被子。”
我想,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特别之处。
一本书之所以流传广泛,关键在于能引起读者共鸣。
小朋友特别能在书中找到他们熟悉的场景、相似的感受。比如阿文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带着小毯子,吃饭的时候带着它,上厕所的时候带着它,剪头发、看牙齿的时候带着它。
在共读中,我采用《爱上阅读的秘密》里提到的“间隔提问”来提问,也就是在讲绘本故事的过程中适当停顿,就某个故事细节提出问题。
我问小朋友:“为什么阿文总是带着小毯子啊?”
小朋友回答:“因为阿文很喜欢小毯子。”
我再问:“阿文剪头发和看牙齿的时候也带着小毯子,是因为小毯子能给他带来什么?”
小朋友会很准确地说出,“因为小毯子让他不害怕。”
可能小孩子未必能简洁地凝练出主题,也未必能如我们所愿用流畅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但让孩子说出感受和想法,正是我们进行阅读启蒙的一个意义。
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继续沿用《爱上阅读的秘密》提到的“整体提问法”,就整体故事的关键内容或情节提了几个问题。
我问:“书看完了,你觉得这本书哪里最有趣?”
小朋友无一例外地翻回阿文把小毯子塞到裤子的那一页,我儿子甚至立刻就把他的小被单也塞到裤子里,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这本书可读的地方其实很多,我们可以继续和孩子讨论,为什么阿文要把小毯子塞到裤子里,阿文家墙上挂着的那副爱德华·蒙克的《呐喊》象征阿文什么样的心情?隔壁阿姨这一人物形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是不是常常会受到旁人的干扰和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以上这种,有些延伸之外的问题其实是超越了孩子的理解视角的,它更贴近成人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现实,这就需要我们选择何样的角度跟孩子分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