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元历617年5月末,天恒大陆,临波国江堰郡城郊,夕阳下墨竹林掩映之中,一对夫妇正在竹屋前聊着家常。丈夫一身农夫打扮,拿着刻刀,正盘弄着手中今天刚从墨阳山上找到伐来的雀铜木,妻子挺着鼓鼓的肚子,用手中的针线缝补着一件衣裳,只听妻子开口说道:“竹渭啊,咱的孩子一俩月就要出生了,想好名字了没有?要不要问问爹妈?”“嗨,他们也就认识那么几个字,哪有这本事给孩子起名啊?”男人笑一笑说道:“明天我把手上做好的活计拿去城里卖了,换几个钱请山上翰墨轩的先生给咱家孩子起个名多好。”“也对啊,咱们多辛苦些,名字可是孩子一辈子的事儿,马虎不得”妻子说道。“对啊,红琳你别愁这些了,家里有我,你自个儿养好身子就行啦”竹渭关切地看了一眼妻子,笑着说道:“明天看顺带着给你带回来点肉食多补补身子,这样孩子才能长得壮实嘛,说不准以后能做上个大将军呢”妻子红琳白了丈夫一眼:“你就想瞎了心吧,我们的孩子我只要他平平安安的就够了,你别尽想着那些,咱们平民老百姓家想大富大贵,难道让孩子去拼命么?”“男儿志在四方嘛,总归会有自己的路,到时候他们愿意怎么走可不是我们做爹妈的能做主的。”竹渭一笔笔刻着手中的雀铜木,淡青色的木头上渐渐浮现出一只活灵活现的玲珑描金雀,这样的雕工经过打磨在城里还是能卖出够生活的钱的,只是这雀铜木近年来在墨阳山上越来越少了。“你先歇着,我做完这件就去做饭”竹渭说着埋头继续做着手中的物件,天边已只剩一抹残红。
翌日,太阳还未出山竹渭已经背上竹篓带着做好的物件赶奔了江堰郡县城,到了晌午时分,已然背着空空的竹篓和卖货物得来的四百多钱回到了竹林小屋中。妻子红琳招呼着他吃了些饭菜,竹渭吃完抹了抹嘴,整了整衣服,留下了家用,带着两百钱直奔墨阳山腰的翰墨轩。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竹渭到了山腰处一片山庄。山庄不是很大,在山腰上的平地围出了一块院子,盖了一间堂屋供附近村里孩子开蒙读书,院中还置有一座凉亭和两间偏房,供这里的教书先生居住生活,此刻堂屋中正回响着一阵阵朗朗书声,一位须发半百的老者正闭目听孩子们吟诵《开化》,他就是翰墨轩的主人甫台先生。甫台先生原姓黄,九年前带着自己的管家黄云海从郡城搬到了此处,盖起了这座书院。竹渭走进山庄,找到管家说明了来意,管家老黄笑说着恭喜恭喜,就去通报甫台先生。一会儿功夫,甫台先生出了堂屋,迎竹渭到凉亭的石凳上做下。竹渭说明来意后,甫台先生笑着说道:“孩子尚未出世,这么急着取名字么?”竹渭说:“先生您知道的,我们这普通农户人家没念过书,您是咱们这一带最有学问的人,这不提前来找您帮忙免得到时候生了家里走不开,您看您老现在能不能就给起一下,免得等赶到要到官府登记造册那时再来叨扰您老。”“好吧,待我算上一算”甫台先生说着叫管家老黄去屋里取来一个黑色铁质的圆形铁盘,约莫巴掌大小,上面交错镌刻着青色的水波纹和白色的流云纹,中间有一个方形凹槽,槽中有一柄铜勺。甫台先生问了竹渭夫妻二人的生辰,闭目掐指,口中默念:大道无形,推演万物,惟证不辍,风转云流。。。念罢,睁开双眼,左手托起铁盘,略一用力,掌中微微闪现蓝色的光芒,渐渐沁入铁盘上的流云水文之中,只见甫台先生右手手指捏住铁盘中勺子的柄,顺着右手方向转动一圈,又向左手向转动三圈,随即放开,只见那柄小铜勺慢慢转动了起来,发出磨砂的声音。等了一会儿,铜勺慢了下来,甫台先生正欲观瞧,却忽然发现铜勺慢慢地抖动起来,越来越激烈,铁盘中的流云水波纹也越发明亮和耀眼。甫台先生脸色由疑惑慢慢变为惊讶,随着铜勺震动越来越激烈,铁盘上竟开始出现一道道裂纹,甫台先生面色沉重,收敛心神,右掌罩于铁盘上,又是一股蓝色的光芒笼罩而出,试图稳定住铁盘的崩溃之势。然而并没有太大的作用,铁盘裂纹依旧扩散,一道耀眼的蓝色光芒一晃而逝,伴随着清脆的金属碎裂声,铁盘碎片落了一地,铜勺掉落地上,却依然不住地在抖动着。再看甫台先生,脸色泛白,嘴角竟沁出一丝鲜血。竹渭大惊,慌忙站起身来询问先生怎么了,却被身旁管家黄云海拦住。只见甫台先生双手平摊于胸前,掌中蓝色光芒流转,约一盏茶功夫,光芒淡去,甫台先生落下双手,睁开双目长出一口气,拭去嘴角的血迹。管家黄云海忙问:“先生您怎么样了?”甫台先生摆摆手道:“已无大碍。”随即招呼竹渭坐下,竹渭不安询问道:“先生,刚刚这……这是怎么回事啊?您怎么像是受了什么伤一样?”甫台先生答道:“已经不妨事了,竹渭老兄不必担心。至于你请我办的事,且听老朽慢慢道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