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岛花园
晨读《资治通鉴》[453]| 郑弘峤道通南北,朱晖不做违心事

晨读《资治通鉴》[453]| 郑弘峤道通南北,朱晖不做违心事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12-14 07:38 被阅读0次

    汉章帝任命侍中、会稽人郑弘为大司农。以往交趾等七郡向朝廷进贡,贡品要在东冶下海,用大船转运。风急浪高,船行艰难,时有翻覆。郑弘奏请开通零陵(湖南永州)、桂阳(湖南郴州)一带的峤道(狭窄而陡峭的山道);这样从陆路也可以到达交趾郡。这条路慢慢成了南北交通的主干道。郑弘任职两年,为国家节省开支以亿万计。适逢天下大旱,再加上边境烽烟四起,到处都缺粮食;万幸的是国库充盈、国家有钱。郑弘还奏请减少各地的进贡,减轻徭役赋税,以便帮助灾民渡过难关。汉章帝一一采纳。

    [点评]

    郑弘,会稽人,他的堂曾祖父郑吉曾经在西汉宣帝时,担任过西域都护一职。小时他在乡里做啬夫(乡里听讼、收赋的小吏)。有一次他坐车出去办事,半道有两头鹿一左一右伴车而行,他问主簿这预示什么吉凶?主簿说,听说三公的车上才绘制鹿的图案,而阁下却有鹿亲自护送,公日后必为宰相!郑弘哪里敢相信能这样显贵,乡村小吏与宰相之间相距多少级别?

    前会稽太守第五伦前来视察时,任命郑弘为代理督邮,还推举他为孝廉。郑弘官运亨通,历任尚书令、侍中、大司农。在担任大司农的第二年,郑弘就升迁朝廷三公之一的太尉,若是当年那两头鹿的故事是真的话,这倒挺应验的,不过,从政绩来看,更应该说郑弘是真有本事的。

    升到朝廷三公这个位置上,荣华富贵都已不缺,一般人是不可能再保持血性的,但郑弘却是一个例外,后面我们再读他的事迹。

    元和元年(公元84年)

    报告政事的人纷纷说:“郡、国举荐人才,大多不按照功劳和资历,导致官吏怠政渎职、政府办公效率低下。责任应有州、郡承担。”

    汉章帝让公卿朝臣拿出一个意见来。大鸿胪韦彪说:“选贤任能是国家的要务,贤能的首要标准是孝行过得硬;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德才兼备的人是很难找的;所以孟公绰能够胜任晋国赵、魏两家的家臣,却作不了滕、薛两国的大夫。忠孝之人心肠仁厚;干练之吏刻簿寡恩。选拔人才首先要看才能、品行,不能只看功劳和资历。问题的关键在于二千石的任用;二千石任用得当,那么他举荐的人也差不到哪儿去。”

    韦彪又说:“尚书位于朝廷的机要中枢,尚书的选用必须慎之又慎。可是近来尚书多由郎官升任。这些人虽然通晓法律条文,擅长应答;然而多是一些小聪明,没有什么大才能。孝文皇帝时,虎圈啬夫应答敏捷,但张释之不以为然;绛侯周勃笨嘴拙舌,却能除吕安刘。以史鉴今,请陛下三思。”

    汉章帝予以采纳。韦彪是韦贤(西汉名臣,汉宣帝时任丞相)的玄孙。

    [点评]

    韦彪说的孟公绰之事出自《论语》,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孔子说,孟公绰,如果在晋国的赵魏两家做个家老,那是绰绰有余。但如果在滕、薛这样的小国做大夫,他能力还不够)。”   孟公绰,是鲁国大夫,孔子非常敬重的有德之人,为人清净寡欲,但才干不足。他若在大国大夫家做一个家老,只是以德服人,垂拱而治而已,具体事都有具体人办,他正好做个领导。但如果是在滕国、薛国这样的小国做大夫,那是任一国之政,事务繁多,时时要决策,事事要躬亲,那他的才干就不够了,非干砸了不可。

    韦彪关于选拔人才的观点今天仍然适用,选拔人才首先要看才能、品行,不能只看功劳和资历;德才兼备的人很难找,而要把不同的人用到适合他的岗位上去;重要位置的高层领导,尽量不要从机关里四面光的人(郎官)里面提拔,要挖掘有大智慧的人选。

    汉章帝 刘炟对韦彪的建议全部予以采纳。 客观评价,刘炟即位后,除了在涉及窦皇后家的的事情犯糊涂,而在其他知人用人方面还是很有眼光的,选拔的人无论德才很多都出类拔萃。

    秋,七月二十三日,皇帝下诏:“法律明文规定:‘拷问犯人只能榜(杖击或鞭打)、笞(用竹板打)、立(罚站)三种方式。’另外《令丙》对刑杖的长短大小,都有规定。但是,自从大狱兴起以来(指楚王刘英谋反案),拷打极为残酷,又用铁钳、锥刺之类刑具,惨苦无极。我每每想到那种痛毒,惊悚动心。现在规定,应在秋冬审问狱案的时候,明确加以禁止。”

    八月十一日,太尉邓彪免职。以大司农邓弘为太尉。八月二十日,下诏改年号为元和。

    八月丁酉日,车驾南巡。下诏说:“所经道上州县,不得预先准备接待。司空所属部门自带材料架设桥梁(司空掌水土,所以由司空负责)。地方官有擅自遣使奉迎,探视起居的,地方二千石主官负连带责任。”

    九月十八日,皇上行幸章陵;十月七日,进幸江陵。回程,到了宛县。召见前临淮太守宛城人朱晖,任命他为尚书仆射。朱晖在临淮太守任上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编顺口溜夸他:“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怀其惠。”他因为犯法丢官家居,没想到这次被汉章帝想起来了。

    尚书张林上奏说:“国家面临财政危机。应该允许各地自行煮盐,以便增加税收;同时恢复孝武皇帝的均输法(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朱晖坚决反对,他说:“施行均输法,使得官府与商贾无异。专卖制度,与民争利;导致百姓因为穷困而心生不满。这不是圣明君主应该做的事。”尚书与尚书仆射意见矛盾,惹得汉章帝大怒,把他们全都训斥了一顿;朱晖等人把自己捆了,到监狱报到。。三天之后,汉章帝把他们放出来,说:“我乐于听到不同的意见,老先生没有过错。是诏书话说过头了,你们原本用不着自投狱中待罪。”

    朱晖声称病重,不肯在尚书呈送的公文上署名。尚书令等人担心再次招惹皇上,对朱晖说:“刚被皇上训斥了一顿,你怎么又称病?这场灾祸小不了!”朱晖说:“我都快八十了,又蒙皇恩参与枢密,理应以死相报。我如果明明不同意,却为了顺从皇上旨意而附和;那就违背了为臣的道义!现在我耳不听,目不见;只是等待皇上的诛杀。”于是就不再说话了。

    尚书令等人不知如何是好,只得集体弹劾朱晖。汉章帝已经不生气了,就把奏章压下来。又过了几天,汉章帝派值班郎官问候朱晖,派太医给朱晖看病,派太官给朱晖送饭;朱晖这才爬起来向皇上谢罪。汉章帝又赏赐朱晖十万钱,一百匹布,十套衣服。

    [点评]

    朱晖是历史上著名的廉吏之一,成语  “强直自遂” 就源自百姓对他的评价。所谓  “强直自遂”,就是指刚正而自行其意,不为人所动摇。他做到了知行合一,认为正确的就坚持到底,哪怕对皇帝,也是强直自遂。 当时,一项法令施行,尚书仆射也得署名画圈同意,朱晖宁肯把自己关进监狱甚至有被皇上诛杀的危险,但就是不肯画这个圈。

    这里“插播”另一个与朱晖有关的成语典故:“ 情同朱张 ”,讲的是他对朋友重情义守承诺的故事。

    当年,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 两人虽然是老乡,但来往并不是很密切,也不是酒肉朋友。 张堪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敬佩他的为人处世,于是就握着朱晖的手臂说:“我想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朱先生”。朱晖认为张堪是前辈,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救济。朱晖的小儿子觉得奇怪,问道:“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往常也不曾互通信息,我们私下对您的行为感到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上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资治通鉴》[453]| 郑弘峤道通南北,朱晖不做违心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zq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