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起学诗词 || 七言古绝的写法①

一起学诗词 || 七言古绝的写法①

作者: 疏雨圆荷 | 来源:发表于2023-04-07 08:36 被阅读0次

讲师:杨强老师(雪窗先生)

2013年  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第11届“青春诗会”,获第二届“谭克平青年诗词奖”。

2015年    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中央网络电视台主办,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承办的“新春诗词歌赋征集活动”一等奖。

第三届“国诗大赛”诗部榜眼、词部进士。

2016年,首届“海岳杯”诗词大赛诗部行卷第一、词部决赛第三。

著有《雪窗先生诗稿》

提起七言古绝,古人其实写得远远没有五言古绝写得多。

而且说到七言古绝,包括对这类诗的归类有时候也会有所争议。

其实,古人写诗对于体裁,并不见得有那么严格的区分。诗人在写诗之际,有时候并未刻意要求自己非要是写近体或五古。

因此,在他们那里,不见得就有严格的体裁界限区分。有时候他们会把古风写得像近体,有时候会把近体写得像古风。而且他们自己在写的时候,有时候也不在到底是近体还是古体。

举个例子,比如孟浩然游庐山香炉峰,写过一首《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这首诗,现在一般把它归为五律。

但整首诗高古淡然的风格,其实特别像五古。从格律来说,整体的替、对、粘比较接近五律,但不纯正。

因为第三句“泊舟浔阳郭”,明显失替。三四句不对仗,五六句对得很宽松,甚至感觉不像是在对仗。而且你注意偶数句的句尾,“都未逢”、“尘外踪”是“平仄平”的句式,“香炉峰”“空闻钟”是三平尾的句式。这种“平仄平”、三平尾的句式,其实是唐代古体诗极为常见的两种句尾用法,甚至是特定用法,尤其是押平韵的诗。

比如孟浩然有一首五古《彭蠡湖中望庐山》,我们看内容: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大家看偶数句的末尾三字,“知天风”、“平湖中”、“当来同”是三平尾;“当曙空”、“怀远公”是“平仄平”。王维写过《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你看,“牛羊归”是三平尾,“桑叶稀”、“吟式微”是平仄平。

在唐代,五古或一些一韵到底的七古,多多少少都会有这种三平尾、平仄平的句式,它是一种特定句式。

不过宋代往后,这种讲究就越来越少,很多人基本就不清楚了。后人也不以此来要求古风作者,因此我们现在写古风,有没有用到“平仄平”、三平尾的句式,大家也不会在乎,包括行家也不会在乎。

我现在写古风,就极少讲究“平仄平”、三平尾的写法,关键还是要看内容和水平。

但是在唐代,它有这样的讲究。所以孟浩然那首《晚泊浔阳望庐山》偶数句末三字的句式,是典型的古风写法,而非近体诗。

因为按照近体诗的要求,三平尾是大忌。

所以,孟浩然这首诗,说起来是五律,其实也很像五古。还有这一首《万山潭作》: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看起来像五律,但再一看又像五古。

三四句倒是对仗了,但五六句完全不对仗。而且后四句的写法很像散文句法,更接近五古。

也就是说,孟浩然在写诗的时候,根本不在乎是要把写成一首标准的五律或五古,他的目的只在于抒发自己的情怀,把诗写好即可。

我们看这两首诗,只看它的水平即可,何必管它是近体还是古体呢?古人没这么讲究。倒是现在很多研究诗词的人,不会写,爱找事干,分门别类出很多名堂,非要区分得清清楚楚,我觉得大可不必。

七言古绝的区分有个麻烦在哪里。我现在不确定押平声韵、但不合格律的七绝,能不能归入七言古绝。但一般情况下,似乎并不把它归入七言古绝。比如宋代黄庭坚有一首《题子瞻枯木》:

折冲儒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这首诗,二三两句失粘,最后一句平仄不对,而且三平尾。它不是正规格律的七绝,而是变体。一般把这首诗归为拗体七绝,不是正规格式的七绝,但仍属于近体,而不把它归为七言古绝。苏轼有一首《夜泛西湖》: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苏轼这首诗,你看一下它的平仄。第一句:平平平平仄平平;第二句:平平仄平平仄平;第三句:仄仄平平仄仄仄;第四句: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它完全不符合标准的替、对、粘格式。也是属于拗体的七绝,很独特,而非七言古绝。

这种拗体七绝,包括还有大量拗体七律的写法,都是从老杜那里学来的。杜甫有大量的七绝,都是拗体的。比如他写过有名的《绝句漫兴九首》。我们摘几首看一下:

其一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其八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这几首都很不符合标准的替、对、粘格律,这是老杜有意拗体的七绝,造成一种奇峭的风格。

这种诗,我们最好不要模仿。因为老杜写,苏黄写,那是典型的拗体七绝,没人非议。因为人家不可能不通格律。而我们写,往往达不到奇峭的风格,反而会被人误为不通格律,这是弄巧成拙的事。

那么,我们要写七言古绝,就千万不要押平声韵,一定要押仄声韵。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七言古绝,会避免一些争议。

相关文章

  • 七言绝句是唐朝才有吗?

    七言绝句是唐朝才有吗? 七言绝句并不是“七绝”这个简称所指,七言绝句包括了七言古绝和七言律绝。而我们平时称的“七绝...

  • 七绝和七律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字数

    我们说七绝,一般是指属于近体诗中的绝句,即律绝。 而不合格律的七言绝句,我们称为七言古绝。 也就是七言绝句分为七言...

  • 七绝的56种写法

    七绝的56种写法 老阿更 七绝的56种写法 七言绝句“以其善言情而易合于乐”,“最合于诗人之陶写”, “自唐迄今...

  • 诗词作业

    诗词课,赵老师布置了作业,以折腰体写古绝两首,一首五言一首七言。用入声韵。 拿到题目,颇有云遮雾罩的感觉,...

  • 莲风

    七言绝句·莲风 文/阿远 生机红绿绝尘侵,从古芙...

  • 【七言古绝】•黄花寄追思(1)

    【七言古绝】•黄花寄追思(1) ——写在2019年清明节 赋诗:林中清泉 ...

  • 老夫子论诗(二)

    五言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 古愚 五、七言绝句的平仄是古代诗人们创立的,经过近代诗词学家们不断的归纳总结,才成为...

  • 七言古绝

    青女无心朝凤阙,雨丝纷落不成雪。 归来丹陛杀人时,玉宇澄清西风彻。 写作背景:石家庄今年到现在还没痛快地下一场雪,...

  • 【七言古绝】

    海棠成阵桃成林,烟柳深处有余音。 云在波心花照水,赏春莫到无处寻。 《平水韵》下平十二侵 七言古绝,平韵格

  • 七言古绝

    七言古绝 鱼虾潜游蜻戏水, 落叶飞花染墨池。 甲晓三技乙通棋, 天下无人不如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起学诗词 || 七言古绝的写法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zu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