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钓技爆护,且看下文!
1、鱼吃些什么食料?
鱼的食料很杂,一般把它分为四种:
(1)浮游生物类这个是一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清楚的小生物,包含动物和植物。前一类叫浮游动物,如红虫等;后一类叫浮游植物,池塘水色主要由浮游植物决定的。摄取浮游生物最有名的鱼是白鲢和花鲢。
(2)草类包括水草和旱草。这个是草鱼、团头鲂、鳊鱼的食料。
(3)肉类除浮游动物以外的鱼虾、螺、蛤等全部都是。鳡鱼、鳜鱼、乌鳢、鲌鱼、鲇鱼等都爱吃这些食物。
(4)杂类包括植物性成分和许多小型动物。鲤鱼、鲫鱼、䱗条、黄颡鱼、三角鲂等全部都是喜食杂类之鱼。
2、进食有没有间断性?
如果不考量环境因素对进食造成的干扰,那么在其中一部分鱼中,进食近乎是连续的,即边吃边消化,整日不停。当然了,进食量有时大,有时小,不完全均等;另其中一部分鱼则间断进食,吃饱后(达到最大食量),要膈一段时间才能再吃。无间断(连)进食的鱼,大多数是无胃、性情较为温和的鱼,如鲤鱼、鲫鱼等。有特别是胃很大的鱼,如鲇鱼、鳜鱼、乌鳢等,吃饱后,过一段时间才能再吃。
3、食量
(1)食料品质与食量连续进食的鱼也不是每时每刻进食量都相等。找到了喜吃的食料,胃口好,吃得就多,之后,食量就减少;遇到不喜爱的食料,啜上几口就离开或一碰就丢开,甚至不屑一顾。但是这并不表示鱼再也不吃食了,问题在于食物的品质。如果遇到更适口的食料,鱼还是能继续进食的。有一个实验能够佐证:用配合饲料(不限量)喂200克重的虹鳟,每尾平均进食42克后就不再吃了。那时如果再投以鳟鱼卵(鱼子),食欲又起,又开始进食,前后累积食量可达11.4克。这个试验很好地说明了食料的品质对鱼胃口大有关系。由此也可联系到钓饵的品质对钓鱼的成绩如何重要。
(2)集群与食量鱼单独生活时的食量不及成群时的食量来得大,这个是鱼的心理因素干扰所致。因为单独活动之鱼,在吃食过程中没有其他鱼来争夺,暂时不吃也不会失去食物,就不急于吞吃。而当鱼儿成群时,情况就不同了,你不吃他吃,于是大家争着吃。由此可见钓鱼时撒投诱饵其作用不仅能引鱼成群,还能因竞争而增进鱼的食欲。所以如何集鱼成群是钓鱼活动中的1个关键步骤。
(3)季节与食量经过冬天寒冷的折磨,鱼类在入冬前贮备起来的养料,此时已消耗很多,鱼体消瘦了。因此,春天一到,水温回升,鱼的进食活动和胃口显得格外旺盛,以便补充冬季的消耗。夏季吃食也好,但到了盛暑炎夏,水温过高,胃口多少受点干扰。秋天气候凉爽,水温适宜,鱼类吃食也较积极。但由于已补充进了不少养料胃口有下降的趋势。
4、进食与繁殖的关系
鱼的食欲与繁殖有一定关系,到了繁殖期,食量减少,甚至完全停食。淡水里钓获的几种鱼在繁殖期也不停食,只不过胃口略差一点。过了繁殖期,胃口转好,积极找食,“补养”身体,这个是普遍现象。繁殖期一般 为4~7月,6月为高峰时段。鲫鱼较为早一点儿,清明前后(看气候而定)就会产卵繁殖,但高潮也得待到5月或更迟一些。所谓繁殖期是指某种鱼已成熟的个体基本结束生殖活动的某一时期。但对某一具体个体来说,生殖活动却是短暂的,不过几个小时而已。产卵活动多数在黎明,傍晚时分也有零星活动。所以繁殖期对钓鱼的干扰不会是太大的。
5、什么时候进食最积极?
从鱼的生理活动来说,一天24小时内,消耗氧气(指鱼在不活动状态下)有高有低,显出有规律的变化。这称为生理节律,一般 称作“生物钟”现象。它是不以外界条件的干扰为转移的。根据鱼内在的这种生理节律,我们大体认定一般白天活动的鱼如鲤鱼、鲫鱼、鳊鱼、乌鳢、鳡鱼、鲈鱼、鳜鱼等,进食最积极的时刻,一是早上6时前后,一是傍晚。至于喜欢夜间活动的鱼如鲇鱼、黄颡鱼、鰻鲡、黄鱔等则在上半夜最活跃,必须注意的是,进食活动还受到许多外界条件的制约,比如水温、氧气、光照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