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提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首先阐述了“无意识”和“意识”的概念。原始人类是无意识的,行为完全是出于本能。由于人背离本能,与本能相对立,才导致了意识的产生。意识的产生、增长导致问题的产生。没有意识就没有问题。但问题又带来扩展意识的可能,以及向童稚般的无意识以及对自然的信赖告别的需要,使我们趋向更强的意识,使我们距离无意识的天堂更远。
荣格在该文将人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童年期是意识产生的时期。意识最初是如何产生的呢?在幼儿时期,作父母的都可以观察到,当儿童辨认出某人或某物——当他“认识”了一个人或一件物品——这时我们就认为他有了意识。什么是“辨认”或“认识”呢?当我们成功地将一个新的感知过程与一个已经存在的背景联系起来时,我们就说“认识”了某物,即,我们的意识里不仅有这个知觉,还有这个背景的某些部分。所以,“认识”是建立在被感知的多种心理活动联系之上的。而意识的第一个阶段就在于两个或更多心理内容之间的联系,就在于“辨认”或“认识”。第二阶段则是发达的自我复合阶段,我个人认为也可称作“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第三阶段会带来意识的又一个进步,即对分裂的或二元状态的觉知,这在下文会阐述到。
青年期被荣格称为“意识的二元阶段”,时间上看是从青春期一直到中年,而中年是开始于35岁到40岁之间。“二元”指“童年的我”和“青年的我”。这一时期的心理表现是:“我们内在的某种东西希望我们仍然是孩子,……反对每一陌生的事物……坚持早期状态”。但又“必须承认并接受那些自己感到陌生,与自己不同的东西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他们当作‘又一个我’”。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扩大人生的见识”。在这个阶段容易产生两类人,一类是“防备陌生的新事物,退缩到过去”,一类是“将自己溶于新事物,逃离过去”。这两类人的唯一区别是,一个与将来隔断(第一类人),一个与过去疏远(第二类人)。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一些朋友或同学,他们曾是那么充满理想、很有希望,但几年后见到他们时,他们变得乏味了。原因就是他们仍停留在过去,被束缚在狭隘的框框里,而你,不断地融入新的事物和新的生活。
中年期是意识的转变阶段。但刚开始不是意识的显著转变,相反,转变的是某些间接迹象。经常是这样:一个人的性格发生缓慢变化,但身上某些在童年就消失的特征再次显现。或者一个人原先的爱好和兴趣减弱了,为其他爱好、兴趣取代。与此相反,一个人所持有的、特别是道德方面的信念、原则开始变得坚定,而且日益僵化,一直持续到大约50岁左右的盲信偏执时期。这个时期不能顺利度过的人的心理表现是“他不能与青年期分手……总是竭力向后看……对未来总是忧心忡忡,仿佛未知的危险的任务在等着他,仿佛他遭受到牺牲和损失的威胁……仿佛到目前为止他的生活如此美好、宝贵,以致不能放弃”。这好比正午过后开始下降的太阳,下降意味着清晨的理想反向重演,人顿时陷入自我矛盾之中。
荣格将老年期称之为“照亮自身的阶段”,但他没明确这个时期从几岁开始,他只是告诫人们:“上了年纪的人认真注意自身是一种责任和必要”。正如太阳在上升期将自己的光辉慷慨地赐予世界之后,就应该收起光线以照亮自身一样。在我的记忆当中,我的活了96岁的亲爱的老外婆始终慈祥、自爱和大气,这就是她老人家“认真注意自身”的表现。
人的前半生的意义在于个人的发展,防御外部世界、繁衍后代,照顾孩子,但到了老年以后,若将生命前期的原则或自然的目标带入生命后期,他就必定要付出损害自己灵魂的代价。这个时期的令人讨厌的活法是“多疑、小气、好卖弄学问,对于过去或‘永葆青春’津津乐道,靠对英勇的青年时期的回忆来激起生活的浪花,否则就沉入毫无生气的市侩作风,企图与年轻人竞争”。这又让我想起衢州一中老校长朱子善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小猫就应该调皮淘气扯线团,老猫就应该眯缝着眼睛在窗台上晒太阳。
在荣格看来,理想的人生应该是青年期和中年期使自己的生活很充实并且充分享受了这样的生活,如此他们会毫无遗憾,并且会非常乐意过平静的老年生活。所以,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以及我们现在比较时髦的几句话如“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不拼不搏,你要青春干吗?”倒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纵览全文,它给人的启示是:人生的各个阶段,意识都是在发展变化且有不同特征,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全力以赴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方无所负!
该文还有几句警句值得一记:1.有目的的生活与毫无目的的生活相比,总的来说前者更好,更丰富、更健康。
2.不能向生活告别的老人就像不能拥抱生活的青年一样虚弱、病态。
3.尽管大多数人不知道身体为什么需要盐,每个人出于本能都需要它。精神上的事情也是如此。
4.无论我们的意识心灵在考虑什么,无意识意象总是我们所有思想的不可思议的发源地。
完成于子夜时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