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里都有人出了一个题目是~《角度》,我特意百度了一下,角度是一个数学名词,表示角大小的量, 也可用来比喻看事情的出发点。(上面这段话摘自百度)
今天我这篇文章呢,就从看事情的出发点,开始着手写起。
我想起多年之前听到了一个话题,那时还没有那么多监控,也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办法手机支付,商场里是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地方,所以就成了小偷集中偷窃的风水宝地。
我听一个卖服装的朋友说起一件事情:“她这边刚跟试好衣服的顾客,谈好价钱,顾客准备掏钱付款,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什么时候丢的都不知道。顾客急急忙忙地去寻找自己的钱包,就这样谈好的生意就泡了汤。”
我的朋友跟旁边摊位的老板吐槽:“费了半天劲,试了好几套衣服,好不容易选好一套,付款发现钱包没了,商场里这群小偷也太可恨了。”这时从旁边经过的另一个摊主,也是卖服装的女士搭了腔:“小偷怎么了,小偷也需要养家糊口,也得吃口饭呀?”当时聊天的人都愣在那里,心说这人怎么这么说话呀?后来才知道,原来她家老公就经常在商场里偷东西,怪不得她这么说呢!
这真的是身份不同、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也一定不同啦!
我们再从父母和孩子的角度,来探讨探讨这个话题。无论哪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好。所以每天送孩子到校门口,挂在嘴边的就是:“你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记得要好好学习。”
爱玩本是每一个小孩子的天性,哪有孩子不爱玩的。爸爸妈妈想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孩子总是想抓紧一切时间玩耍。父母无论如何严防死守,孩子总会耍小聪明钻空子,只要有机会让孩子摸着手机,他就会偷偷地玩个不亦乐乎。
父母是千防万防,不想让孩子玩手机,密码改了不知道有多少遍?但是孩子很聪明啊,他只要看见你用一遍,就能够把密码记住。每天父母和孩子就处在斗智斗勇的关系中。
我身边有好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个样子的。父母和孩子聊起天来,就会不由自主的把孩子推在对立面上,那个时候你说的什么话都不顶用,你还妄想孩子听你的凭什么?
我有一个朋友之前也这么做,后来她突然开了窍,知道怎样和孩子好好相处了。比如她家上初中的女儿,早起需要6:40到校,我朋友早上早早的给孩子做好早饭,温度晾到最好状态,保证孩子吃到的时候,不烫也不凉。
朋友会在6:00时,叫醒孩子起床吃饭,孩子好不容易磨磨蹭蹭的起来坐下吃饭,吃到一半时突然说:“妈妈,我要洗头。”早上不洗头,时间都紧紧张张的,孩子居然说要大早上洗头,换作你是妈妈怎么办?
放到以前我朋友肯定会说:“洗什么头?你哪有时间洗头,赶紧吃饭上学去。”开窍后的朋友是这么说的:“你要洗头,家里没有热水呀,你也不早点说”,女儿说:“那你赶快去做呀,我就要洗头。”换你听到这里生气不?
我朋友没有让自己生气,她的做法是~用最快的速度,给孩子做好热水,做好水之后,帮孩子兑好洗头的冷热水,准备好洗发水、毛巾,然后去帮孩子整理好上学用的书包,准备好要穿的鞋子,帮孩子预备好吹风机,吹干头发,下楼推出孩子的电动车,车头朝外,并在孩子出门之前按好电梯,让孩子能用最短的时间出门,我觉得我朋友太厉害了,换我我是做不到的。
那天晚上放学回家,孩子写完作业已经九点了。由于头一天晚上补作业睡得太晚了,我朋友催孩子:“睡觉吧,昨天晚上睡得晚,今天早点睡吧。”
孩子说妈妈:“我们还有几天就要月考了,我还有几个知识点掌握的不熟,我自己复习复习,复习完了我就睡。”当孩子主因起作用的时候,根本不用父母盯着、催着、喊着!
我朋友说:“当她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女儿着想时,他和女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就像女儿就是要早上洗头,那我就尽全力帮她”,当你用心去帮助孩子,做她想做的事的时候。你知道吗?孩子一定会做,你想让她做的事,来回馈给你。
真正高情商的人,他会时刻站在对方的角度,以对方的立场,替他人考虑,并从中寻找合适的契机,找到两个人和谐共赢的那个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