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读《欧仁妮点.葛朗台》的时候,有点看不下去,但是经过我不屑的坚持,到最后感触良多。
金钱是冰冷的,人心是炽热的;
金钱本无罪责,但是人的善恶却在金钱面前裸露的一览无余;
金钱又是冷冰冰的安然的在一个角落,是它把人与人的冷漠连接在了一起;
此时,箍桶匠的葛朗台先生在我的心中,是黑暗难分的一个角色。
如果说葛朗台是一个吝啬鬼,他是恶人的话,但是他曾经给女儿留下六千的金币,也许是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概念,甚至是投资理财观念,这个问题,在葛朗台逝世之前把产业交给欧仁妮就可知道。
但是娜侬却是一个说不清结果,在这家做牛做马二十多年,葛朗台并未对这个佣人产生爱慕之情,而是一种怜惜,虽然在吃喝拉撒的小事儿上斤斤计较,但是他对这个佣人是信任的。
在我的想法里,葛朗台是亦正亦邪的角色,一个势利眼的财迷,但是那种不良好的基因没有遗传到欧仁妮身上。
但是葛朗台最可恶的,是对待自己夫人晚年生活的照料上,他妻子的死亡,起因的确是那六千金币,而这件事,是压倒她最后活着的希望的救命稻草。从每一次家庭吃饭听到葛朗台的脚步声起,家里人无不人心惶惶。其次,他的妻子常常对他的称呼是“先生,朋友”,可想而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夫妻俩的感情被消磨掉了太多太多,葛朗台太太对于葛朗台不敢有一丝丝斥责,更多的心理状态是害怕和躲避。家庭变得十分冷冰冰,丝毫让人感觉不到温暖。
说明葛朗台太太在家庭地位是多么低位,她几乎没有说话的权利。直到六千金币事件之后,在病床上,她最后为了女儿做出了挺身而出的解释。
而葛朗台的行事作风,是资产阶级很多家庭都存在的事实,只是葛朗台展现的一览无余。
在沙尔在葛朗台家里,和欧仁妮有短暂的恋情时。在我的想法里,这个故事的走向会是欧仁妮之后会不会继承葛朗台吝啬鬼的基因时,没想到欧仁妮这个角色不忘初心的心理仍然存在,因为十几年来,在家庭冷冰冰的氛围里,她遭受太多冷眼和冷漠,所以爱情和善良在她心里,是犹如葛朗台的小金库那样重要无比。
故事的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欧仁妮这个角色的内心强大,她没有因金钱而变得像其他资本家和资产家庭那样,虚伪的每一天都活在为了金钱而生,反而为了真实的自己,虽然每天她的家里都是那些贪图钱财的小人,但是她也没有因此被传染,在表面上,她只不过用父亲教会她的“技能”,来应对他们的恶臭嘴嘴脸,我相信,欧仁妮宣布和对方结婚时,她已经厌恶金钱,厌恶放下的生活。
失去爱情,无异对欧仁妮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但是她没有倒下,更没有黑化甚至去复仇,因为她要追寻真自我,她一直谨遵母亲的遗言,从未忘记,也不敢忘记。
如果说葛朗台的确是个恶人,但是却给女儿留下了一堆钱财,在那个时代,家庭钱财以及家庭声望,的确决定着,你的社会圈子大小。从葛朗台家庭生活来看,我不禁觉得,葛朗台临死之前总算做了件好事,因为遗产留给了欧仁妮,意味着以后的不吃亏。虽然从他的骨子里,绝对是不愿意的,但话说回来,他也算做了件好事,我们试想,如果葛朗台逝世之后,家庭家道中落,你能想象欧仁妮的结尾么?
巴尔扎克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在这个故事里,他带给了读者希望,我痛恨葛朗台,也可怜过沙尔那个侄儿,心疼过欧仁妮的处境,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对社会心灰意冷,在我的理解里,不免想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故事的最后,欧仁妮说道“娜侬,你才是最爱我的人”时,此时更让我坚定,人间是有真善美的。欧仁妮在三十来岁结婚,和一个比自己大许多岁的男人结果,但是保持着独立生活,而娜侬,在五十来岁结了婚,试想想,娜侬和欧仁妮,最后虽然得到了婚姻,但是背后却是金钱作为基本依据。
欧仁妮的最后一次流泪,我并不知道这个泪水是在哭诉爱情,还是哭诉自己。但是在我脑海里,萦绕着,一张冷漠的脸面,竖着中分的简约发型,穿着贵族的纱裙,走在了人群中,她就像是“女王”,从厅堂走到了后花园,在从后花园里,走到了大街上,最后又去往了教堂,继续做弥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