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想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想随波逐流,本意上也不想浪费一分一秒,可实际上……
从最开始接触碎片化这个词,还是微信、微博刚刚兴起的时候,那时候开始好像人人都有了话语权,媒体的权威性在不断的被弱化,甚至我们身边的一些传统媒体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我还记得我最开始工作实习的时候,会每天早上买两份报纸,一份新文化、一份东亚经贸新闻,在上面看看发生的大事,找找能做财经新闻的素材,然后在百度上再找些互联网新闻,确立主题、联系采访对象、写采访提纲、拍摄新闻素材、剪辑、加字幕……
在我实习接近尾声的时候,节目的收视率惨淡的让人目不忍视,虽然大家都说我挺能写的,可我依旧认为我不是做节目的料,毕竟我做的新闻一条都没爆,一年时间除了掌握了做节目的技能,跟本就没做出什么成就,可也是因为这一年的经历,让我确定了去做互联网的决心。
后来我在地产门户网站工作,当然依托的还是传统纸媒,那时候地产还很红火,纸媒也很强大,我还记得那时候遇见的纸媒记者都自信的很,大爷大妈也很崇拜他们,经常会带着报纸来参加一些我们组织的线下活动。
可后来新媒体就开始蠢蠢欲动,一次意外我接触到了新媒体的精准定投,那时候我知道他大数据的算法一定会让他势不可挡,然后我转身做了新媒体,遗憾的是新媒体我并没有深耕下去。
机缘巧合我做回了编导本行,主要偏向文字,虽然为了赚钱、为了满足客户,每个作品好像自己的意愿都会被弱化,可或多或少这些年也做了一些作品,当然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
年轻的时候一心只想往前冲,奔着更好的前程,当过了35岁,这个社会公认的分水岭,我们好像才幡然醒悟,其实我们能做的真的不多,虽然不能说一切努力都是一场空,时至今日还是恍恍惚惚,跳来跳去,现在却不知路在何方。
以前好像能看到路,现在好像看到的都像虚幻的云,试探的踩踩都是软绵绵的,不知道这是不是被时代淘汰的开始。
前段时间AI的新闻一度登上热搜,大家都在惊叹它的智能,当然也有像我一样的群体,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岌岌可危。
我试图找出路、找答案,我自己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人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可却没有人给我们展开说明这360行都是什么,我感觉360行不过是一个泛称,很多行业都是在不断迭代的,我也清楚像我这种碌碌无为的码字人终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可这不意味着我就会被饿死,毕竟人是活的,还有360行可以去做呢。
未来的路谁说的好,未雨绸缪有的时候真的挺难的,我宁可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如果人真的是不断轮回的,也许在某世我不过是代写书信的小书童,而这一世我也还是用文字写写写。
很庆幸,我的热爱是文字,我想我也会保持这份热爱,因为我相信他会为我带来无限可能,哈哈,迷之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