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
不敢说的“蛙”

不敢说的“蛙”

作者: 大嫣儿妈咪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22:36 被阅读616次

    原本我骨子里的乖戾个性,是怎么也不会读到莫言的《蛙》上来。读这本小说的契机是朋友给了我一张海报,告诉我写一些书评可以赚取稿费。当时,里面就有《蛙》的选项。

    朋友家刚好有一本《蛙》。

    而我,刚好有烂笔头和想要再囤一瓶红腰子的心。

    何乐而不为。

    然而,读完以后,我放弃了。

    我决定还是用别的方式买红腰子吧。

    这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我根本不敢谈。

    所以,这个读后感已经欠了至少一个月了,我决定让自己的肤浅公之于众。

    那么,就叫做“不敢说的蛙”吧。

    作为一个八零后的独生女,我觉得谈中国计划生育这个话题,是悲凉的,甚至是沉重的。那份悲凉和沉重源于我的生活,我的自身,以及我曾经每每问起我母亲,为什么我没有兄弟姐妹。

    这些感觉,是计划生育政策带给我们这一代人的自私和孤独。

    这应该是在没有读《蛙》之前,我对这个名词的感受。对,没有读之前。

    莫言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推进了整部小说的架构;莫言的伟大之处,在于在现实的鄙陋之荫,能揭示出那残存一隅的正能量;莫言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真的重新洗牌构筑了人类精神的独存。

    莫言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真的发人深思了。

    小说也很守规矩,讲故事的基本精神也符合“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这个公式,但我竟无从去整理这个公式是如何应用于这部小说的。或许,万小跑一个人扯着这个公式,也或许是姑姑万心的一生扯着这个公式,更或许是高密乡的发展扯着这个公式,他们交错复杂,莫言对这些东西的活用确实是嵌到了骨髓里。

    对于文学作品架构的谈论,我认为是一种窥伺作者内心最深处的行动。而文学作品最基本的部分,恰恰在于此。如果我们按照人物分析,不管是短暂登场的还是贯穿始终的,万小跑、姑姑、王肝、王胆、陈眉、肖上唇、王仁美、小狮子,所有的所有,他们在小说里展露的一生,无一不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社会映射罗列出来。然而,莫言的技术,使这些单独意义的社会映摄,复杂而又美妙地结合,得到了最大的价值化。

    除了最大价值化,就是细节上采取渐入鼓的打击方式。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姑姑被一群蝌蚪还是什么撕扯的那一段情景描写,稀松平常的铺垫和开端,就像慢慢起鼓,然后逼近,最后到喘不上来气连击,再到随着人物晕厥一声雷动,最后是背后发凉的后怕和戛然停止。这应该是属于莫言model的技术吧。

    关于这本小说的社会意义我觉得说什么都是多余,百度和知乎的一些大神已经评价得相当到位了,我的愚见仅仅有如下几点:

    1.没有事情非黑即白。计划生育政策关乎信仰,于姑姑而言,她的信仰在前半生和后半生发生了变容,这种变容的基底就是信仰。

    2.这是一部政治色彩极浓,但是又不仅仅只涉及政治的小说,关乎每个人,每个中国家庭,关乎我们对人生命本源的态度。

    3.对过去反思最好的归途是未来。如果让莫言老师再写一本书,会不会是针对老龄化社会的《龟》呢?!中国连年增长的高龄人口让我们这个未富先老的国家不得不早早思索这么个庞大基数的老龄人口大国该何去何从,这一次,我们该怎么做?政策是最关键的入口吗?

    与其说我是一个宝贝的妈妈,不如说我这样的人都是适龄生育的妇女。女人在生育这一职责的履行上,是相当伟大的。现在,二孩政策开放了,周遭有很多人幸福地投入到二宝的养育生活中。而我,每每这时,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也在心底痛苦着本不应该属于我的痛苦。

    《蛙》穷尽了对计划生育时期打击超生的手段的描写,读过之后我也更能理解我母亲和婆婆给我讲过的真实例子。反过来,我也理解了故事中姑姑的信念和笃定究竟源自何处。

    作为一个女人,我想我更能体会生命的可贵和延续的意义。我希望,不论在哪个国家,生命因为想要而真诚,国家因为生命而富强,我们,因为富强而生长。

    献给莫言老师一样对社会对人类有深刻思索的学者。

    2018年11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敢说的“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ez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