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强国时,突然看到一个视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坚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给开公交车的儿子送饭,他已经坚持六七年了,原因是儿子上班时间作息不规律,不能按时按点的吃饭,所以这位老父亲便每天都在儿子的必经之路上等待。看着儿子大口的吃着饭菜,喝着可口的甜汤,我想老父亲是欣慰的,儿子是自豪的,或许大爱无言,正是体现在这些细节中,双向奔赴的爱才最让人感动,最让人觉得幸福。
其实很多时候,等到我们长大离开家,父母是孤独的,对于他们而言,我们的需要是他们的精神动力。小时候家里虽然过得不富裕,但是每天最期待去的地方依然是家,每到晚上,家人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共同看电视剧,一起听听戏曲,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放烟花,放鞭炮,贴对联,都有一种浓浓的情。
上高中后,回家的次数少了,在家的时间也就短了,爸爸上班,妈妈一个人在家,她常常一边开着电视机,一边干活,这样空荡荡的房子中总算有些声音。我比较喜欢安静,所以我觉得妈妈一个人在家自由自在很幸福。直到有一天,我开玩笑的问妈妈:我在学校的时候,你有没有想我?妈妈笑着说:“怎么会不想呢?每次你打电话说回来的时间,我和你爸都会在吃晚饭的时候,板着指头算算还有几天。
我笑着笑着却笑不出来了,或许算时间的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吧。从那之后,只要我回家,我都会提前一周打电话告诉他们,因为我直到这种有希望的等待也是一种甜蜜。上大学直到后来参加工作,爸爸不用再给我们交学费了。我们从让他出主意到自己独立自主了,这个时期,反而是爸爸和妈妈,有事情会找我和弟弟商量,我和弟弟成为家中有主见的人了。
我很开心,因为我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能够替爸妈分担重任了,可是我明显发现,当我们不需要爸妈的时候,他们反而不开心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用了。记得有一次家人一起吃饭,爸爸告诉我:现在你姐弟俩都长大了,我感觉自己老了,没啥用了,没有自我价值了。那些年你俩先后上大学,我一直上班,从来都不敢怠工,因为家里需要钱,那时候虽然很苦很累,但也觉得很幸福,因为感觉自己活的有价值,忙的有意义。
听完爸爸的话,我有些理解他了。有一天,我看了一篇文章,一位大学教授请学生吃饭,刚进门的时候,这群学生发现教授的妈妈无精打采的,于是都小心翼翼的不敢怎么说话,酒足饭饱之后,教授告诉他妈妈:“妈,我们吃好饭了,你赶紧过来收拾一下吧!”这时只见原本精神萎靡的老太太顿时来了精神,围上围裙,走向餐桌开始忙碌起来。
学生们都不解的看着教授,只听教授说:“我妈总觉得她老了,只会给我添麻烦,感觉自己没啥用了,每天过得很不开心,所以我每天就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她就感觉自己还被需要着,其实她年龄大了,地拖不干净,碗筷也洗不干净了。每次都是等她做完,我再偷偷的刷洗一遍,但是只要看到她快乐就好。
我相信这样双向奔赴的爱才是真正的幸福,就如同给自己儿子送饭的老父亲,虽然辛苦,但是内心却是甜蜜的,儿子虽然工作很累,但是他也是带着期许生活的,有这样的老父亲,他会感觉到温暖的爱。我曾经告诉妈妈:你要照顾好自己,好好活着,等我退休了,我就住到咱们家,陪你一起看日出日落,陪你一起耕耘菜地。
爱是互相的,有爱就有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