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简史》说:生而为人并非比别的物种更加优秀,但人类获得的成就足以媲美神圣。是什么让人类走到了今天?作者说,是虚构故事的能力。
虚构故事,听起来像是要我们讲个“假”故事,但事实是任何一个故事如果不通过文字艺术的加工,那么读起来将索然无味。比如说西游记,要是作者写得是:
《西游记》就是一个和尚带着一只猴子、一头猪、一匹马和一个大胡子男人,他们一起去西天拿经书,最后拿到了。【全剧终】
一看,好没意思,连出版的机会都没有。难道会有一个人不知道最后主角会成功吗?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包括小孩都知道,故事的主角几乎都会在最后成功,一个已经知道结局的故事,为什么还有人一遍一遍的回味无穷呢?
答案就是:主角是如何成功的?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故事,就是听众对于过程极度痴迷的原因。在演讲中故事的分量不言而喻,没有人愿意听一段枯燥的自白,但几乎人人都有一颗“好奇心”,这颗好奇心总在听到故事后竖起耳朵问——“然后呢?”。
对啊,然后呢?怀着一颗好奇心,我们来看看拉开故事与故事质感最基本的区别之一的“五感”是怎么为你的故事增加“特效”的?
明确基础概念——“五感”。
五感包括: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
你可以看看以下故事各种效果的对比和融合:
故事类型一(故事本体):
晚上9点,外面在下雨,我坐在办公室里,等客户过来,等了很久,于是我穿过走廊走了。
故事类型二(只增加视觉):
黑色的指针指向9点钟方向,外面在下雨,我坐在办公室里,惨白的四面白墙,昏黄的灯光,红色水杯里留着浇灭的烟屁股,我等我的客户过来,等了很久,雨在玻璃窗上滑出了道道水痕,穿过满是污渍的走廊,我走了。
故事类型三(只增加味觉和嗅觉)
晚上9点,窗户缝里飘进来一股子红烧肉的香味儿,我吞了一下口水,干涩发咸,好渴!客户的办公室里没有水,外面却在下雨,我坐在办公室里。当我走过走廊,路过董事长办公室,一股强烈刺鼻的血腥味一下子冲了过来,我吓得迅速跑了。
故事类型四(只增加听觉)
“叮咚!......现在时间是9点整”报时器正在播报,楼下有人吵架,不一会儿,救护车的声音,警车的声音,夹杂着雨水噼里啪啦的声音,还有闷闷的春雷声,终于只剩下了水滴的声音,“嘀嗒,嘀嗒......嘀......嗒......嘀..........嗒——!”雨似乎停了,办公室里一支笔掉地上了,发出一声脆响——嘭!,“喵~!”,把猫吓了一跳,它迅速从桌上跳下来,蹭了蹭我的小腿,我坐在办公室里,听到奇怪的声音,我循声找去,当我慢慢过走廊,我听到一个女人低沉地说:“不要!不要!求你了!”......。
故事类型五(只增加触觉)
摸了摸冰凉的表面,手表显示已经是晚上9点了,淋过雨的鞋子被雨水浇透了,湿湿的,裹挟着温热的汗液包裹住了我整个脚,一只猫蹭了我过来,我撸了撸它温热的身体,柔软温暖的毛给了我一丝丝安慰,我摸到了这只瘦小的小猫腹部的一根根的肋骨,骨瘦如柴。当我想要抱起它,它锋利的爪子用力挣脱出来,一把跳开,刺痛了我的手,像是被割了一刀流出血来,它遛向了走廊,我跟了过去......。
感受每一个“感觉”带来的细微变化。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给故事增添不同的立体感觉,从故事的本体可以观察出故事的事实部分可以非常直白,但是想要添加效果就需要增加“感觉”,不同的感觉带来不一样的“画面感”。
5种感觉在不同的效果上进行交织,当你想要讲一个故事,先进行合理的想象,观察其中能够描述出来的各种感觉,看到了什么颜色,闻到了什么气味,尝到了什么味道,摸到了什么材质,听到了什么声音,辨识度越高的画面越容易让人记住。
那么,这些感觉除了会增加读者或者听众真实的“体验感”,还需要怎么运用和把握和控制呢?
一方面增加很多五感确实会给故事带来立体和动态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过多的细节也会拉长篇幅,影响整体的表达力。
五感是为故事本身服务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定向”增加五感。具体来说,一个故事里“人、事、物”三个层面都可以运动五感增加“立体”或者说“多个维度”的画面感,但是什么地方需要增加五感,什么地方不需要呢?
我建议,在“关键细节”里面增加五感即可。当然烘托故事背景和气氛中也可以运用它们,为了方便理解,这里只说最关键的部分。
这里谈到的“关键细节”本身就值得推敲,在查找自己的整个演讲稿中,问问自己哪个故事最重要?故事里哪个画面、哪个动作、哪个人物最关键?先弄清楚最重要的地方在哪里,再进行细节的放大,五感的润色。
例如:
我在出差的路上接到了奶奶去世的消息,飞奔回家,仓促的跟遗体告别,火化,安葬,处理完一切事情,在我准备返回北京的时候,爸爸叫住了我。
“等等,你奶奶给你留了一件东西”
“什么?”
爸爸递给我一个暗红到发黑的木头箱子,只有两个巴掌大小,散发着奶奶身上常年的那种风油精的味道,我接过木箱子,箱子上一把黄色的锁爬满了锈迹。我见过它,它一直都在奶奶的床底下放着,我轻轻地打开它,愣住了,两层洗的发白的手帕里裹着奶奶的银手镯......
我想起小时候拉着奶奶的手说:“奶奶,等我出嫁了你就把这镯子分我一个,你一个,我一个,我们永远在一起!”,奶奶哈哈大笑着说好。
爸爸说:“你奶奶生前最后的遗愿就是想看到你出嫁......可你一直工作忙,她再也看不到了......”
我摸着银手镯,把它贴在胸口,眼泪再也控制不住......
【案例分析】
在这个小段里,前因后果读者都不清楚,但是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故事中情感的流动。我在写这段的时候,关键细节中主要用了视觉,嗅觉,没有增加太多累赘的感受,隐去的部分包括接电话知道奶奶去世时的细节、回家、火化等故事细节。同时放大了情感流露的细节。
一个陈年老旧的箱子,寓意着时间的沉淀,“两层洗的发白的手帕”是奶奶疼爱孙女的具体表现,她小心地呵护着曾经给孙女的许诺,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孙女,牵挂着孙女一生的幸福,这种爱意的流动最终在孙女将银手镯贴在胸口的时候达到了高潮,这份爱也从奶奶的心中传递到银手镯上,再传递到了孙女的心中,于是,孙女感受到了奶奶那种“穿透生死我依然爱你的感情”,那是奶奶对孙女全心全意的爱,是人类超越了生死跨越了时间的爱。
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片段,但是听众足以牵动自己那些“生死离别”的情绪,从而跟故事的讲述者达到共情,甚至有流泪的冲动。
回到本文核心内容五感上面来说,五感的目的是让听众在听故事的时候进行“可视化”的想象,甚至是身临其境的感受,纵观所有的电影特效,其实无一例外地将这5种感官感受丰富的串联在了一起,简单的说五感就像是音符一样,不同的人可以运用出不同的效果,少到一首小调,多到一场音乐会,不同的结合和描述,可以带着听众感受到故事的魅力,情感的流动。
好了,以上所有内容只是简单的抛砖引玉,方便读者进行理解和掌握,希望读者可以在自己的故事中将它们运用得活灵活现,也可以多多阅读经典书籍,看看大师们是如何将这个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感谢阅读,希望多多点赞、收藏和转发,在演讲和写作上面,我们一同进步!
【完】
——END——
【作者简介】
赖企心
共青团中央《与世界说》演讲节目主编
中国日报《向上的力量》演讲节目制片人
CEO的演讲课《火星演讲会》项目总策划
Toastmasters国际演讲中文赛区冠军
❤️创作领域:演讲&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