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调频读书心理
陪伴孩子成长,不要小看画画这件事

陪伴孩子成长,不要小看画画这件事

作者: 萍实之音 | 来源:发表于2017-10-02 09:19 被阅读0次

    画完曼陀罗不知所云?看不懂曼陀罗绘画背后所投射出的心理动力?那么,请细细品读《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第五章内容: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与曼陀罗。

    本章从人类整体绘画发展阶段的经验,说明儿童普遍心理发展的特点,从中洞察心理动力受阻的部分,理解曼陀罗绘画的隐喻。

    看完本章内容,我不禁对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肃然起敬,他们有一颗博爱宽广的心,从整体的意识层面来解读人类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他们重视自然观察,认为先有整体后有部分,主张当前的事件只受当前情境的影响,而不受过去、未来心理事实的影响,也就是活在当下。他们带给我一个宏伟的宇宙观,那就是“万物一体”的观念。当不分你我,没有分别心自然生成同理心。解读曼陀罗的过程就是一个同理心的过程,曼陀罗绘画呈现的是发自内心深处无意识层面的认知,你我共有,无需判断与分析,只需凭直觉,就是这份深深的洞察力来感知。

    只有从宏观的角度看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下面我们回到书中,透过儿童绘画发展六阶段的现象,来看你我共有的本质。

    一、2岁以下的无意涂鸦期     

    这个阶段的儿童以肩、肘为轴点进行绘画,经常一边涂鸦、一边自言自语,讲的内容大多与日常经历相关,绘制的作品往往是一堆乱线,心理分析师凯洛格称它们为基本乱线,并归为20种。这个阶段的儿童常常喜欢把纸长的一边朝向自己,也就是说他们喜欢“宽”,不是“高”,因此,长边常常被儿童视为“基底线”。

    在教育中,要尊重此阶段儿童生理发展,并通过增强他们身体运动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如多爬行锻炼他们肩臂有力。在儿童还不能好好地协调与控制肌肉之前,让他们自由表达是最好的方法。

    建议不要过早教授一些需要协调性的活动,不但没有意义,而且会损坏儿童的自尊心。如果家长不尊重儿童,批评或嘲笑他们的作品,不仅不利于儿童自性保护动力的发挥,还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甚至形成创伤性的情结。

    材料选择上,对于需要强烈情感刺激的感知失调儿童,指画是最佳选择;对于正常儿童,马克笔、蜡笔或粉笔是最佳选择。

    二、2~3、4岁的自我稳固期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控制肌肉,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经常说我要什么,我行。绘画上一方面能够控制线条,并进行设计;另一方面能对绘画进行命名。他们的画开始出现一些固定的图形,并喜欢把两个图形结合在一起,有21~66种不同组合。凯洛格称之为“结合体”,有三个或以上图形组合而成的形状称为“集合体”。凯洛格认为幼儿创作集合体的过程类似画家们创作作品,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每个儿童也会逐渐地建立其个人的视觉逻辑系统。

    在教育中,应重点保护、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并守护好儿童脆弱的自我。成人可教导儿童如何增强对线条的控制,并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强化他们的坚韧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力。对绘画进行命名是儿童在发挥较高级的自我功能,成人应抓住机会表现出兴趣,表示愿意去倾听孩子的故事,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刚画完的命名,比较接近他们的真实体验。

    越有创造力的孩子越能把一个圆想象为很多事物,成人要守护儿童这份难能可贵的想象力,切莫用自己的想法去臆测和论断儿童所画的内容,以免限制儿童的心理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儿童尚未达到绘画的客观水平,建议不要去教导他们绘画具体的事物,不应纠正及提醒他们该使用何种颜色,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表达就好。

    三、3、4岁~6岁的曼陀罗一分化期

    这个阶段的儿童越来越喜欢进行有意义的创作,追求新观念并表现出个性化的表达。他们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放射形的图形,如太阳、曼陀罗,5岁以后,儿童自性分化进入迅猛的发展,绘画能力呈现飞跃式发展,从曼陀罗进一步分化为各种具体形象,真正进入“图画”阶段。越来越重视细节的刻画,人、动物、建筑物、植物等越来越具体。

    在教育中,成人可以通过调动儿童各种感官,让他们发现事物的细节,引导他们观察画中的色彩、明暗、形状、肌理、结构和空间等,以增强儿童的观察能力。

    此阶段的绘画有来自想象和回忆的重现,成人可通过游戏和各种活动来帮助儿童体验更为深刻,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刺激和鼓励儿童进行想象,也可让儿童回忆影响深刻的故事。当儿童出现一些刻板或固定的画法时,成人可引导儿童尝试以多样的方式来表达;当儿童总是画电视电影和游戏中的某个人物,可引导他们绘画现实中的事物。

    这个阶段是自性由内而外的分化,不建议让儿童进行写生式绘画。

    四、6~9岁的自我凝聚期

    这个阶段的儿童是以自己的视角和经验来看待问题,而非从客观的角度入手。这个阶段的绘画特点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改变图形,如夸张重要的部分(嘴巴、手和脚),忽略我省略不重要的部分,强调有情感意义的部分,画出X光线画(即透射图)。他们的画开始出现基底线,并利用它来建立秩序,这意味着儿童逐步认识找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为强调不同视觉的内容,儿童可能会在同一个画面上画出几条不同的基底线,从而形成“折叠”的空间特点,这意味着儿童自性整合功能尚未很好的表达出来。这个阶段的儿童,更重视事物与色彩之间的联系,表现出“色彩的客观阶段”。

    在教育上,可以增强儿童的自我,让儿童绘画与“我”相关的主题,也可以增强儿童的兴趣,如跟儿童简述一些童话、神话故事,并让他们将故事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此阶段成人要注意不能用好与坏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画,否则容易使儿童的自尊心及绘画的兴趣受到挫伤。

    五、9~11岁的整合期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具有换位思考的能力,看待事物更为客观准确。绘画的画面更倾向于写实风格,注重社会归属感,绘画中凸显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个阶段他们乐于用刻画细节来表现作品,注重作品是否“像”,如画人物,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非常重视性别的差异,男孩穿裤子女孩穿裙子,在空间上,开始出现重叠、遮挡的绘画手法,有些儿童还能画出三维的空间。在色彩方面追求多样性。

    在教育中,可进行集体创作与集体绘画来增强儿童的归属感和可逆思维,也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游戏来增强儿童的合作精神。在绘画过程中可启发儿童运用多种不同方式表达同一主题,然后比较各种表达之间的关系;可在儿童听完童话故事后,让他们尝试绘画性格鲜明的故事人物,增强他们对人物心理的理解。

    这个阶段支持对绘画感兴趣的儿童接受系统的绘画技术培训,如明暗、光线、透视等,帮助儿童更好地表达他们对关系的认识。

    六、11岁以上的功能强化期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表现出价值追求、兴趣及心理功能上的个体差异,有的把绘画作为兴趣爱好,有的再也不画画,有的喜欢写意,有的偏好工笔画。兴趣与绘画风格的差异投射出儿童个性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投射出儿童个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在自性指引动力的推动下形成的。

    斯普兰德根据价值取向的不同把人分为六种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及宗教型。喜欢绘画的儿童审美型的可能性比较大。

    自我的独特性最明显的表现是心理类型的差异。以感觉作为优势功能的儿童重视细节,并喜欢用工笔画的形式来绘画现实的客观事实;而以直觉作为优势功能的儿童,则注重整体,喜欢用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各种幻想。罗恩菲德把儿童分为“视觉型”和“非视觉型”两类。视觉型的儿童更倾向于客观,重视人物的整体性,画面出现地平线、三维空间特点、明暗变化及色彩的视觉效果;非视觉型的儿童绘画相对主观,他们更重视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细节,较为专注自我,色彩比较主观和个人化。

    在教育上,应先了解并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争取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价值取向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对非审美倾向的儿童,以乐趣和表达内心世界为主;对审美型又对美术感兴趣的儿童,建议他们接受更为专业的教育。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儿童,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在绘画中,让其先发挥优势功能,再慢慢锻炼劣势功能。


    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从知觉的角度总结出绘画发展理论,它包括平衡化、简化等原则,以及从简单阶段向复杂阶段发展的规律过程。

    阿恩海姆认为在知觉中,人们追求平衡有序的状态。世间一切物理活动都可以被看作趋向平衡的活动。每一个心理活动领域都趋向于一种最简单、最平衡和最规则的组织状态。在所有结构中,圆是图形中最简单的样式,所以说,从感知的角度,曼陀罗是儿童一切绘画分化的基础。

    写到这里,我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久久未能平静。曾经我是一个爱画画的女孩,犹其喜欢画时装美女,无师自通,就是凭空想象去画。高中毕业那年有一次到时装学院当模特并学习时装绘画的机会,但因父母不同意而放弃。今年终于圆梦,学习个人色彩形象顾问课程,并考取了CIP证,逐步培养自己对穿衣搭配的能力。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无论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都要面对相同的经历,那就是走向死亡,在这过程中不同的情境造就了你我不同的经验,假如我们能留给这个世界任何礼物,它一定是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以及自我潜能的发挥而来,不是其他人。

    下面来看看心理分析大师荣格的第一幅曼陀罗《万物体系》,他用曼陀罗绘画的形式为世界物种定位排序,努力建构内心的平衡与秩序。可见他内在有股强大的探索生命真相的动力,于是历史赋予他这份特殊的使命,用科学的角度,把曼陀罗绘画带进心理学领域。

    荣格《万物体系》

    忽然懂得耶稣为什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心中依然充满爱,佛陀割肉喂鹰心里依然充满慈悲,他们就有这份向死而生的洞见,以及没有分别心的大爱。万物一体,所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从未分离,这才是人应永远保持的“初心”,不自私,存大爱。扩大自己的格局,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使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伴孩子成长,不要小看画画这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jaextx.html